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研究的某些进展邓福贵黄杰俞真奎血液学教研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甘孜州稻城县医院检验科1935年Quick首创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一期法,用测定的秒数报告结果,但不同仪器使用同样的PT测定系统所得PT值不同,即存在技术性偏倚。1...  相似文献   
2.
人胎盘提取组织凝血活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人胎盘抽提得组织凝血活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抽提剂粉碎抽提的效果较好,所得组织凝血活酶重复性、灵敏度、稳定性均令人满意;与上海荣盛生物制品厂生产的PT试剂盒比较相关性好:Y=2.75+0.905x,r=0.9253,经相关系数t检验,t=26.5469,P<0.001,呈直线正相关。临床初步应用显示:肝病及抗凝治疗等病人PT时间明显延长,93例正常人x=11.3秒,s=0.96秒,正常范围9.42-13.18秒。  相似文献   
3.
蛋白Z(Protein Z,PZ)是由Prowse和Esnouf首次从牛血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正常成人血浆平均浓度一般在2.5-2.9mg/L,t1/2约2.5d,新生儿血浆水平仅为成人的30%-50%,至青春期达到成人水平。蛋白Z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蛋白Z水平变化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DIC是一种源于微血管损伤并且可导致微血管损伤的获得性凝血紊乱综合征,不同的机制在止血系统的不同环节同时促使凝血活化,其中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是其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对自制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标准液进行了质量评价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此参考标准液的吸收曲线特征、A540/A504比例,波长750mm处吸光度、包装及无菌试验均达到ICSH标准;与上海医化所同类产品比较线性和准确度符合性好;4-8℃保存38月后其浓度最大波动为3.7%,平均2.5%。此标准液应用于581光电比色计及721、722分光光度计上作标准曲线以测定血红蛋白浓度,作为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和血红蛋白仪测定血红蛋白时的校正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三种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双缩脲法各项指标均较好,可做为参考方法;考马斯亮蓝微量比色法呈色稳定,线性好,准确度较高,与双缩脲法比较Y=0.48x 0.082,r=0.9784,Syx=0.58g.L^-,此法可作为临床常规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较好的方法;相比之下热沉淀法各项指标均不如以上两法。  相似文献   
7.
猪肺提取组织凝血活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猪肺组织抽提组织凝血活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应用于临床。方法:用猪肺提取得凝血活酶并冻制成酶制品,进行重复性,瓶间差,灵敏度,稳定性等评价。结果;酶制 ,灵敏度,稳定性均令人满意;与兔脑酶制剂比较相关性好:Y=0.935X=0.25,r=0.9451,经相关系数tt=6.6423,P〈0.001,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
目的:标定自制猪肺凝血活酶并应用于病人测定。方法:根据WHO参比方法,用已知国际敏感指数(ISI)的凝血活酶标定自制猪肺凝血活酶。用进口试剂的自制品测定6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病人和40例肝病患者的PT,求得PTR和INR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血液学检验》教学模式已落后于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是现代教学模式改进的新趋势,本研究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资源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传统教学模式补充,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