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应用非负压式一次性引流袋引流腹水68例。将该方法与常规50ml注射器反复抽吸腹水的方法进行比较,确实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重、双重、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探讨UAP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2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双重抗血小板组120例、单重抗血小板组114例,前两组治疗无效病例进入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32例.观察UAP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显效71例(59.17%),有效23例(19.17%),无效26例(21.67%).单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显效56例(49.12%),有效19例(16.67%),无效39例(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显效21例(65.63%),有效5例(15.63%),无效6例(28.6%).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较单重抗血小板治疗有UAP治疗更好的疗效,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丹参冻干粉针剂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心绞痛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心电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结论:复合丹参粉针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脑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后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研究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后发现,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亚低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显著改善脑溢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华法令治疗血栓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华法令对血栓的消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8月收治的静脉血栓及心房血栓病例18例(下肢静脉血栓16例,心房内血栓2例),给予华法令为主的保守治疗前后对比。结果17例病人症状、体征改善,彩超显示血栓减小或消失,1例病人症状体征、彩超无变化。结论华法令治疗静脉血栓除抗凝作用防治血栓扩大,在消除血栓中间接给机体对血栓自溶创造了条件,是否有直接溶栓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脂联素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代表抗炎因素的血浆脂联素显著降低,代表炎症活跃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两者结合应用可以为早期抗炎治疗及对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结合药物救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03年5月我院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32例,均采用EVL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本组32例中,2例失败另行其他治疗方法。30例在24h内止血成功。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危重症,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疗法进行救治,并证实本法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心房晚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Hombach等第一个报道用体表信号平均技术记录到延迟电位的改变以来,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的研究日趋广泛深入,目前已肯定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ing Electrocardiogram,SAECG)记录VLP在预测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室速或心脏卒死中有重要价值。随着R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机在诊断VLP中的应用,有人用这种心电图机,经过调整滤波频率、滤波方式及叠加次数等,检查心房晚电位(Artial Late Potential,ALP),取得了有意义的资料。近年来,Fukanami等首次用P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ALP,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早期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方法 140例原发性高血压低危、中危患者,根据个体情况控制血压达标后,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s-CR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指标。结果加用辛伐他汀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可明显降低hs-CRP、LDL、BMI、血压,升高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异常等参与高血压病发病过程,早期加用辛伐他汀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改善脂质代谢等,防治或延迟高血压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期改善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