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边林莉  丁丹红  方红明 《浙江医学》2018,40(21):2321-2324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MIAE)对表阿霉素(EPI)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心肌损伤组32只,建立EPI致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造模过程中有4只大鼠死亡。造模成功后,心肌损伤组28只大鼠进一步分为模型组(按3ml/kg剂量给予0.9%氯化钠溶液,1次/周)、右丙亚胺(DEX)组(按30mg/kg剂量给予DEX注射液,1次/周)、MIAE组(经3d适应性训练后,每周在同一时间训练大鼠,第1周按15m/min训练25min,随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第6周按24m/min训练30min,1次/d,5d/周)、DEX+MIAE组,每组7只,共治疗6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NNI3)、B型钠尿肽(BNP)水平,并剖腹取大鼠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6周后各组大鼠血清TNNI3、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正常对照组低于模型组、DEX组、MIAE组、DEX+MIAE组(均P<0.05),DEX组、MIAE组、DEX+MIAE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DEX+MIAE组低于DEX组、MIAE组(均P<0.05);DEX组与MIA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DEX+MIAE组心肌损伤程度最轻,DEX组次之,MIAE组较为严重。结论DEX、MIAE、DEX+MIAE对EPI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均有心肌保护作用,以DEX+MIAE最为明显,但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2例乳房单发肿块病例,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术后均行常规病理检查,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较常规超声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0.002),而两者联合又较单一检查更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常规超声同两者联合比较,P =0.002;超声造影同两者联合比较,P =0.000),增加了ROC曲线下面积(P =0.000).结论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联合,具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不同性质及其与乳癌的关系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95例单侧单孔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房B超、导管造影、细胞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手术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鲜红色血性溢液8例,其中乳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例;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溢液33例,其中乳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导管扩张症4例,乳腺增生症2例;淡黄色浆液性溢液29例,其中乳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5例,乳腺炎4例,乳腺增生症4例;清亮透明性溢液25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3例,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症5例.结论 乳头血性及淡黄色浆液性溢液均应引起高度重视,发现后应及时手术以防癌变;导管微切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陈峰  沈霞平  边林莉 《中国肿瘤》2013,22(11):926-930
[目的]对比分析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不加环磷酰胺(TEC/TE)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10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E方案(n=62)及TEC方案(n=46),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2~4个周期化疗。TE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EPI)60mg/m2,第1天静脉滴注。[结果]全组10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10例(9.25%),PR 75例(69.44%)。TE组有效率为75.81%,而TEC组有效率为82.61%,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29,P=0.392)。Ⅱ期患者28例均生存。Ⅲ期患者80例3年生存率为82.4%,其中TE组44例3年生存率为74.6%;而TEC组36例3年生存率为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P=0.042)。[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方案近期疗效相似,TEC组3年生存率较佳,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不同性质及其与乳癌的关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5例单侧单孔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房B超、导管造影、细胞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手术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鲜红色血性溢液8例,其中乳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例;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溢液33例,其中乳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导管扩张症4例,乳腺增生症2例;淡黄色浆液性溢液29例,其中乳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5例,乳腺炎4例,乳腺增生症4例;清亮透明性溢液25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3例,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症5例。结论乳头血性及淡黄色浆液性溢液均应引起高度重视,发现后应及时手术以防癌变;导管微切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形式与病理结果的关系及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单发乳房肿块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并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纤维腺瘤在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上多表现为均匀增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导管内癌伴浸润性导管癌成分亦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均匀性增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形式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与性激素、钼靶X线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钼靶X线的关系,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34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型,测定其排卵期垂体性腺激素,包括雌二醇(E2)、孕酮(PP)、睾酮(PT)、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值,同时进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 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FSH、LH、E2值均明显降低(P<0.05),PRL、PP值明显增高(P<0.05),PT值无显著变化.冲任失调型FSH值高于肝郁气滞型(P<0.05),肝郁气滞型LH值高于冲任失调型(P<0.05);E2按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依次减低.乳腺钼靶X线图像表现为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以小叶型为主,结节型次之;冲任失调型以结节型为主,小叶型次之.结论 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垂体-性腺激素水平呈紊乱状态,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的性激素、钼靶X线影像学改变特征各不相同,性激素、钼靶X线影像学改变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MIAE)联合右丙亚胺(DEX)治疗减少表柔比星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心肌损伤组32只;建立表柔比星致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心肌损伤组随机分为模型组、 DEX组、 MIAE组和DEX+MIAE组;治疗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取大鼠心室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 DEX+MIAE组CA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DEX组、 MIAE组和模型组(P0.05);DEX+MIAE组T-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DEX组、 MIAE组和模型组(P0.05); DEX+MIAE组MDA水平低于DEX组、 MIAE组和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EX+MIAE组心肌细胞病理学评分和凋亡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DEX+MIAE组大鼠心肌细胞病变程度最轻。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通过提高CAT和T-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实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且提高右丙亚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和结块,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病程长,反复发作,有一定的癌变率。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作者对23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了E2、FT、PRL水平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