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部伸指肌腱Ⅰ区损伤造成的锤状指畸形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手术修复多涉及指伸肌腱止点的重建[1].传统方法是抽出钢丝法重建指伸肌腱止点.近年来,随着骨锚钉技术的引入,微型骨锚植入术重建指伸肌腱止点体现出较大的优势.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技巧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8例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通过后外侧及内侧切口入路,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选择固定方法。结果 3例失访;35例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3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7.6分±11.2分,其中优14例,良20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8°~18°,跖屈28°~47°。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必须根据骨折块形态及移位方向合理选择切口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OA)是以软骨改变为主要特征,进而造成软骨下骨坏死、囊性变、骨密度增加和伴发骨赘形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在O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病理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肥胖导致的关节机械应激是OA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脂肪因子也在OA的关节软骨退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肥胖与OA发生的相关性及肥胖影响OA发生的可能机制两方面对肥胖与OA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理筋整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就诊的68例儿童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双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绑带均匀包扎,石膏或支具制动;治疗组采用理筋整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石膏或支具制动;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标准及踝关节肿胀评价方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第3、7、14、21 d肿胀程度(双侧踝关节周径之差)为(25.1±1.5)mm、(18.2±0.7)mm、(13.6±1.3)mm、(7.2±2.9)mm;对照组为(27.9±2.2)mm、(23.5±1.3)mm、(20.2±1.2)mm、(16.7±1.1)m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治疗组优23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10例,良9,可12例,差3例,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理筋整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单纯制动治疗,在缓解关节肿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 ~ 55岁,平均28.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215;3 cm) ~(9 cm&#215;6 cm).对手部外观及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5个月,植皮外观饱满平整、不臃肿,质地良好,皮片收缩轻.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手部关节功能: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骨关节炎软骨及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4只,离断前十字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四组:MG-132组,造模术后24h于膝关节腔内注射100 μl质量浓度为0.007 g/L的MG-132溶液;DMSO(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组,造模术后24h于膝关节腔内注射100μl体积分数为0.1%的DMSO溶液;假手术组,仅行关节囊切开;正常对照组,仅于膝关节腔内注射100μl质量浓度为0.007 g/L的MG-132溶液.术后2、4和12周处死动物,于膝关节软骨组织及滑膜组织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根据Mankin评分标准进行半定量评估;应用RT-PCR法检测NF-κB p65、I-κB、TNF-α、IL-1β等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20S蛋白酶体活性,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G-132组各时相的Mankin评分均比DMSO组低,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且较前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132组各时相的软骨及滑膜组织中NF-κB p65、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DMSO组,除2周滑膜组织NF-κB p65和12周软骨组织IL-1β mRNA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G-132组术后2周软骨组织及4周滑膜组织I-κB mRNA表达水平高于DM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G-132具有减轻滑膜炎症、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从而延缓骨关节炎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改善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78例单指断指再植成活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8~56岁,平均36.2岁;将78例患者按受伤时间先后及损伤类型随机分成A组(补阳还五汤组)、B组(甲钴铵组)、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每组26例,术后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评分标准评价记录术后第1、2、3、5、7、9、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断指再植术后第2、3、5及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明显高于A组(补阳还五汤组)和B组(甲钴铵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9个月A、B、C三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及术后第1、2、3、5、7、9、12个月A、B两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整体上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有利于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因本研究病例尚少,观察时间尚短,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盲法对照和对体内神经的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远期临床疗效和最佳疗程尚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8.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应用掌背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12例多指近、中节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25指,男7例15指,女5例10指;年龄20~61岁。损伤部位:食、中指4例,食、中、环指1例,食、环指2例,中、环指3例,环、小指2例。致伤原因:热压伤3例,机器挤压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四肢关节,其基本病理是一种原发的、慢性的、血管翳破坏的炎症,主要见于滑膜、关节囊、韧带骨附着点,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病变。我国AS患病率约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