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卒中患者认知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39% 与 75.76%,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MoCA评分明显较高(P<0.05),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明显较低(P<0.05),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58% 与 4.55%,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和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小于1个月的36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辅以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相同强度但无镜像反射面的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评价量表(WFM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3周治疗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其WMFT评分也明显增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2个月时其下肢FMA评分和FAC分级指数均明显进步(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改善(均P<0.05),但下肢Brunnstrom分期与同期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及下肢MAS评级指数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早期介入镜像疗法能明显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亦有改善作用,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卫平  蹇睿  胥方元 《重庆医学》2012,41(16):1564-1566,1556
目的探讨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13超声波治疗前后在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超声波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C组骨关节炎造模后6周,C组实施超声波治疗,8周后取各组软骨予HE染色,免疫组化行MMP-1和MMP-13分析,观察软骨HE改变、MMP-1和MMP-13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采用Mankin′s评分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骨免疫组化MMP-1、-13测定,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能有效治疗膝OA,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软骨MMP-1、-13的含量,降低Ⅱ型胶原的降解、促进新的Ⅱ型胶原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有利于软骨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不同针刺时间对兔骨关节炎软骨细胞MMP-1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时间对兔骨关节炎模型膝软骨细胞中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4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电针1组、电针2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均采用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建立OA模型。取兔左股骨内侧髁软骨,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软骨细胞中MMP-13的变化。结果 MMP-13检出率随针刺时间延长较模型组下降。按Mankin’s评分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疗程电针治疗可促使兔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细胞重排,减少软骨细胞中MMP-13表达,对OA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及血清NPY、Hcy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波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超声波治疗组,每组10只。将模型组和超声波治疗组的兔左膝于伸直位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造模后超声波治疗组实施超声波治疗2周。8周后取各组软骨观察膝软骨病理学形态改变、MMP-1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Mankin评分比较病理学形态改变,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超声波治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软骨免疫组化MMP-1测定,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超声波治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能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软骨细胞MMP-1的含量而利于软骨细胞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卫平  蹇睿  胥方元 《西南军医》2010,12(6):1165-1167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表面形成骨赘,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炎和关节间隙变窄.病理过程以关节软骨基质的降解破坏为特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OA关节软骨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合成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合成减少,造成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是导致软骨退变的重要原因[1].本文就MMPs及TIMPs与OA相关性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镜像疗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的作用。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Open Gray、CBM、CNKI、Google Scholar、VIP、WanFang Data中关于镜像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2个RCT,共8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镜像疗法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评分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上肢Brunnstrom分期与无镜像视觉反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5.39、3.98、0.72,95%CI分别为(2.63,8.14)、(2.64,5.31)、(0.42,1.02)],镜像疗法组脑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无镜像视觉反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11,95%CI(2.31,9.92),P=0.002],镜像疗法组脑卒中患者VAS评分与无镜像视觉反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SMD)=-1.09,95%CI(-1.94,-0.24),P=0.01]。 结论 镜像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且在脑卒中的早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疗效的远期持续性尚不明确,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NLRP3/TLR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0.65 mg/kg),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造模给药7 d,每天测定小鼠踝关节肿胀度,观察治疗作用;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NLRP3/TLRs关键靶点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关节肿胀度结果显示,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8.35%、21.35%、25.35%)和秋水仙碱组(15.35%)与模型组(31.34%)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240,P=0.005)。且各剂量小檗碱治疗后,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水肿现象明显减轻。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各组小鼠血清IL-2、IL-6、TNF-α及IFN-α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IL-2:F=5.690,P=0.005;IL-6:F=10.370,P=0.009;TNF-α:F=15.240,P=0.002;IFN-α:F=4.520,P=0.02)。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滑膜组织NLRP3、TLR3、TLR7、MyD88及NF-?资B p6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能缓解小鼠痛风性关节炎,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抑制NLRP3/TLR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多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3例217膝KO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43例68膝仅给予膝关节玻璃酸钠(SH)治疗,治疗组(B组)50例76膝予SH联合超短波治疗,疗组(C组)50例73膝行SH联合超声波导入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月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治疗后1周治疗组(B、C)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后6月疗效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单纯使用SH或SH联合超短波治疗、SH联合超声波导入双氯芬酸治疗KOA早期均能改善K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治疗后6月SH联合超声波导入双氯芬酸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惠膝关节功能的康复,超声波导入双氯芬酸治疗KOA优于单纯SH注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