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13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 = 80)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 = 50)。采用中文版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和相关障碍筛查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来进行心理因素的调查评估,采用IITC电子Von Frey测痛仪器进行皮肤压痛阈值的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高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CDI总分、皮肤压痛阈值均低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P均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判别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AUC分别为0.724、0.618,两者联合检测后,对应的AUC为0.767。  结论  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肝血色病又称肝血色素沉着症或肝铁过度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的因铁代谢紊乱,肠道铁被过度吸收导致体内铁过量的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肝血色病及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NAFLD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NAFLD与精神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且证实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二者相关性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孰因孰果及治疗方式亟待进一步研究。综述了NAFLD与抑郁症的关系、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两者关系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有助于未来临床对这两种疾病进行联合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7.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以代谢异常相关的肝脂肪变性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可进展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甚至肝细胞癌。目前, 肝活组织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但由于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和并发症风险, 开发血清学诊断指标以实现无创性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对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脂肪肝无创性血清学诊断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极低、极具侵袭性且对传统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均不敏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CPI)已成为治疗实体瘤极具潜力的新兴方法,然而,CPI单独治疗在胰腺癌中效果不佳,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被认为与CPI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密切相关。CPI联合治疗极有可能通过改善TME,提高肿瘤免疫原性,促进效应T细胞的募集和活化,降低Treg细胞比例等机制逆转耐药。本文就CPI从单药治疗迈向联合治疗,包括CPI与细胞因子抑制剂、疫苗、溶瘤病毒、MEK抑制剂(Trametinib)、TME靶向剂及化疗联合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及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67例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或病理学检查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肝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差异。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无脂肪肝组及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分析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腺瘤组中男性(51. 11%vs 73. 13%,χ~2=5. 687,P=0. 017)、年龄[(56. 24±12. 44)岁vs(50. 84±11. 49)岁,t=-2. 319,P=0. 022]、BMI[(24.69±3. 36) kg/m2vs(22. 54±3. 31) kg/m2,t=-3. 346,P=0. 001]、腰围[(89. 45±10. 51) cm vs(83. 44±10. 30) cm,t=-2. 753,P=0.007]、收缩压[(128. 78±16. 92) mm Hg vs(117. 00±15. 91) mm Hg,t=-3. 698,P 0. 001]、ALT[24. 00(18. 00~40. 00) U/L vs 22. 00(16.00~29. 00) U/L,Z=-1. 957,P=0. 022]、TC[(4. 73±0. 96) mmol/L vs(4. 27±0. 90) mmol/L,t=-2. 537,P=0. 013]、LDL[(2. 92±0.78) mmol/L vs(2. 59±0. 68) mmol/L,t=-2. 295,P=0. 024]、CAP[(257. 51±34. 22) dB/m vs(238. 67±33. 44) dB/m,t=-2. 789,P=0. 006]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 054,95%可信区间(95%CI):1. 009~1. 102,P=0.019]、BMI(OR=1. 191,95%CI:1. 026~1. 382,P=0. 021)、LDL(OR=2. 058,95%CI:1. 034~4. 097,P=0. 040)、ALT(OR=1. 038,95%CI:1. 008~1. 070,P=0. 013)、CAP(OR=1. 320,95%CI:1. 163~1. 481,P=0. 001)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重度组19例(73. 08%)、中度组19例(73. 08%)、轻度组14例(53. 85%) vs 11例(40. 74%),χ~2=8.088,P=0. 040]高于无脂肪肝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模型1、2中,中度NAFLD(OR值分别为1. 044、1. 011,95%CI分别为1. 007~1. 083、1. 001~1. 022,P值分别为0. 019、0. 033)、重度NAFLD(OR值分别为1. 183、1. 129,95%CI分别为1. 034~1.354、1. 030~1. 236,P值分别为0. 015、0. 009)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危险因素;在模型3中,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尿酸、TG、LDL、ALT后,重度NAFLD(OR=1. 078,95%CI:1. 023~1. 136,P=0. 005)仍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严重程度越高,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越高。因此,建议NAFLD患者,特别是重度NAFLD患者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最终降低我国结直肠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确诊为终末期肾病(ESRD)、并在本院进行首次透析治疗的331例成年患者,所有透析患者均随访至转其他医疗中心、肾移植、死亡、失访或追踪观察2年,至研究终止日期(2018年10月31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位RDW值将患者分为高RDW组(RDW14.3%)和低RDW组(RDW≤14.3%)。研究所有透析患者2年存活率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高RDW组与低RDW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对MHD和CAP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331例透析患者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RDW中位值为14.3%。高RDW组(161例)与低RDW组(170例)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24个月。两组患者在透析方式、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叶酸、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RDW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RDW组(P0.05)。高RDW组与低RDW组所有透析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67.9%比81.1%,血液透析患者2年生存率为62.5%比67.9%;腹膜透析患者2年生存率为77.4%比91.4%,其中腹膜透析及所有透析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校正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RDW是所有透析患者(HR=1.311,95%CI:1.106~1.555,P=0.002)及CAPD患者全因死亡(HR=3.230,95%CI:1.598~6.52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DW预测所有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是否发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6、0.560和0.726。结论 RDW与所有透析和CAP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可作为预测所有透析患者及CAPD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