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ysadherin是近来被证实的与肿瘤转移有关的一种细胞膜糖蛋白,在细胞间黏附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如抗细胞黏附、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和促进肿瘤转移。肾透明细胞癌(RCCC)是最常见的肾细胞癌亚型,与其他亚型相比.RCCC预后更差,寻找与其预后有关的因素十分关键。本研究通过检测Dysadherin和E-cadherin在RCCC标本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卵巢癌基因1(OVCA1)和癌超甲基化基因1(HIC1)蛋白在人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39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OVCA1和HIC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OVCA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卵巢癌中,低分化组中OVCA1的蛋白表达量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Ⅲ+Ⅳ期中OVCA1的蛋白表达量低于临床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中HIC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IC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OVCA1和HIC1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相关,OVCA1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YAP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YAP在人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 conjugate方法对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10例癌旁组织、20例结直肠息肉、40例结直肠腺瘤和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进行YAP检测,并采用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YAP主要在结直肠腺上皮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YAP阳性表达率为0,10例癌旁组织为0,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YAP的表达阳性率为63%,而结直肠息肉和腺瘤的YA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3%。5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腺瘤组中,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3组YAP表达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腺癌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与凋亡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AP参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此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肠必清栓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内IL-1β、TNF-α及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肠必清栓治疗后UC模型大鼠肠组织中IL-1β、TNF-α、SOD表达的变化,研究肠必清栓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的UC模型大鼠48只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A组,8只),肠必清栓低、中、高剂量组(B、C、D组,各10只),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E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F组,6只)。给药治疗14d后处死,留取结肠检测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SOD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显著增多(P〈0.01),而SOD显著减少(P〈0.01),给药治疗可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提高组织中SOD的表达。IL-1β、TNF-α的表达在肠必清栓低、中、高剂量组间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的表达在肠必清栓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必清栓可下调结肠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组织SOD活性,这可能为其治疗UC调节免疫抗感染、抗氧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中染色体变化与预后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中基因组染色体的改变及相关因子与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评价GISTs预后提供较可靠的证据. 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20例GISTs的遗传学改变位点;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部分位点改变区域且与GISTs预后相关因子nm23、Cmyc、CerbB-2和E2F1等的表达情况. 结果 染色体缺失多于扩增,14q、22q缺失和17q、8q扩增与肿瘤侵袭危险性无关(P>0.05),而1p、15q、13q缺失和5p、20q扩增在高级别GISTs中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且可能与GISTs临床复发、转移、死亡的生物学行为相关.Cmyc和E2F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65%,二者与GISTs恶性度有关(P<0.05),其6例进行性疾病(pro-gresslve disease,PD)均为阳性;nm23阳性率为70%,与GISTs恶性度无关(P>0.05),CerbB-2未检出1例阳性. 结论 GISTs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缺失或扩增,14q、22q缺失常见,Cmyc、E2F1蛋白可能为8q、20q扩增的靶点,且二者可能为GISTs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YKL-40、Surviv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评价二者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a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6例前列腺癌中YKL-40、Survivin的表达情况。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曲线,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56例前列腺癌中,YKL-40阳性表达41例(73%),Survivin阳性表达45例(80%),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共同阳性表达34例(61%);与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有关(P<0.05)。YKL-40阳性、Survivin阳性、共同阳性表达及Gleason积分高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表明YKL-40与Gleason评分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YKL-40、Survivin在前列腺癌中普遍高表达,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及患者术后生存有关,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监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YAP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YAP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表达及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依据2004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68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进行组织学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和20例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中YAP、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68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59例(86.8%)YAP表达阳性,而膀胱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中YAP呈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体积相关(χ2=6.22,P<0.05),但在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等临床因素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53在该组病例中阳性率为33.8%(23/68)。YAP与P53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262,P<0.05)。结论大多数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表达YAP,并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畸胎瘤源性生长因子(PCDGF)和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老年男性肺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肺鳞癌标本、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鳞状上皮化生、20例炎症肺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CD105抗体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DGF、VEGF在老年肺鳞癌、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炎症肺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加(P<0.01);PCDGF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VD值在PCDGF与VEGF强阳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非强阳性组(P<0.01);PCDGF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a=0.861,P<0.01)。结论 PCDGF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而破坏肿瘤细胞的基底膜、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及转移。联合检测PCDGF、VEGF和CD105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老年男性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M1)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20例非栲代谢异常产妇(NOT)胎盘组织中apMlmRNA和FOF-2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 (1)GDM组apMlmRNA表达水平(0.71±0.08)低于正常对照组(1.38±0.11)(p<0.05);GDM组FGF-2 mRNA 表达水平(2.16±0.09)高于正常对照组(1.53±0.06)(p<0.05).(2)ODM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apM1表达呈负相关性,与FGF-2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胎盘组织中存在apM1和FQF-2的基因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有关; apM1的低表达可能是FGF-2表达上调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