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本病西欧和北美发病率高达10%-20%,亚洲通常较低,我国广东地区人群患病率为6.2%,北京和上海为5.7%。近10a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和饮食结构改变,GER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分为3个类型,即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 flux 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Ba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来看,历代医家对中风,尤其是中风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不同时期,中风一词的内涵并不相同,而是经历了外感病、真中、类中,再到脑卒中这样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3经方配时方3.1小青龙汤配观音应梦散治疗感冒咳嗽刘某,男,60岁,2007年11月初诊。患者反复感冒咳嗽3个月,初期疏于治疗,到严重时又杂乱服药,服过各种抗生素、止咳糖浆之类,时好时坏,未曾歇止。近几天,工作压力大,精神极度疲乏,咳至通宵不眠,一阵阵畏寒,咽喉突发奇痒时,即气促咳嗽,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2002年10月-2003年11月应用化痰祛瘀药物治疗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为我院神经内科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96h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63.6岁。对照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柔肝汤和益肝灵胶囊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柔肝汤加益肝灵胶囊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并与单用益肝灵胶囊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分别于3个月、6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血细胞计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且部分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虽有部分改善,但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柔肝汤加益肝灵胶囊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来看,历代医家对中风,尤其是中风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不同时期,中风一词的内涵并不相同,而是经历了外感病、真中、类中,再到脑卒中这样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配合循经重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附子理中丸配合循经重灸法治疗,对照组用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对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配合循经重灸法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HBeAg阴性HBV携带的认识进展和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HBeAg阴性HBV携带者的HBV变异及其危险性方面的认识进展及其中医药治疗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来看,历代医家对中风,尤其是中风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不同时期,中风一词的内涵并不相同,而是经历了外感病、真中、类中,再到脑卒中这样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