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深度针刺疗法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经穴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不同阶段两组疗效并定期组织随访。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4周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而观察组无变化,仍保持在80.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过程中,浅刺针法在前期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而常规针刺法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临床在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模式选取过程中,二者皆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方法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型辩证治疗偏头痛具有针对性,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