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收住院的众多心脏病患者中发现5例心脏黏液瘤的病例,其中,初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2例,脑梗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椎弓根螺钉(CPS)与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NPPS)固定术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我院收治的85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NPPS+PMM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CPS+PM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椎体骨水泥用量及术前、术后12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固定节段Cobb角度、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的上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的下终板凹陷角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单椎体骨水泥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下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下降,固定节段Cobb角度、上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NPPS+PMMA在改善患者ODI评分上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3.
赵志超 《河南中医》2006,26(3):47-48
慢性副鼻窦炎是门诊常见病,抗生素治疗疗程长,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笔者1999~2005年,采用自拟鼻渊散治疗慢性副鼻窦炎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新编中医临床手册》[1],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确诊。1.2一般资料本组242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性依据。方法将25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白蛋白(ALB)、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证型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259例患者中气滞湿阻证79例、水湿困脾证7例、水热蕴结证59例、瘀结水留证8例、阳虚水盛证49例、阴虚水停证57例,将水湿困脾证和瘀结水留证予以剔除,仅讨论其余四组证型相关性。ALB水平在水热蕴结证型最低;DBIL、TBA、ALP水平在水热蕴结证型中最高T水平在阴虚水停证型中最高,水热蕴结证型中次之;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验证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检测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为今后探讨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的量化指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2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酸腺苷葡胺6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续7 d.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及76.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偶见轻微不良反应,能够耐受治疗.结论: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AMI患者43例进行RHR测定,分析RHR及梗死面积与近期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MI患者死亡组平均RHR(88&#177;18)次/min显著高于存活组(72&#177;13)次/min,P〈0.01;RHR≥90次/min组的近期死亡率比RHR〈90次/min组显著增加(X^2=11.98,P〈0.01);大面积心梗比小面积心梗近期死亡率增加(X^2=6.12,P〈0.05)。结论RHR与AMI近期死亡率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评估AMI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电子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PI标记法、线粒体膜电位和cagpase活性检测等方法测定rVvhA诱导J774A.1凋亡的作用.结果 MTT结果显示rVvhA能够抑制J774A.1生长.2.0溶血单位(HU)/ml和3.0 HU/ml的rVvhA作用J774A.18 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发生凋亡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7.80±0.62)%、(12.33±0.12)%,均高于正常组(3.07±0.67)%;线粒体膜电位也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绿色荧光率分别是9.8%、39.2%.其中3.0 HU/ml rVvhA作用组,caspage-3、9活性增加,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而cagpage-8活性没有明显改变.3.0HU/ml rVvhA加caspage-3抑制剂(Ac-DEVD-FMK)或caspase-9抑制剂(Ac-LEHD-FMK)的凋亡率与3.0 HU/ml rVvhA作用组相比都降低,分别为(6.23±3.95)%、(9.60±3.14)%;同时cagpage-3、9活性也下降.结论 rVvhA具有诱导J774A.1凋亡的生物学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依赖cagpase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临床诊断为aMCI的患者115例,根据损害认知领域的情况分为单一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s)组(60例)和多领域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m)组(55例)。分别在就诊时、出院后第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影像学DTI扫描,评估患者转归情况以及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随访结束后,由于患者死亡、颅脑影像学异常、无故失访等情况,最终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aMCI-s组50例,aMCI-m组44例。94例患者中有24例12个月后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总转化率为25.5%。aMCI-s组和aMCI-m组AD转化率分别为16.0%(8/50)和36.4%(16/44),两组AD转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2)。aMCI-s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FA值高于aMCI-m组,胼胝体膝部、额枕下束、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s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FA值高于aMCI-s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s转化为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m组胼胝体膝部、扣带回、额枕下束FA值高于aMCI-m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扣带回、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m转化为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s转化为AD组和aMCI-m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枕下束、上纵束Ⅱ F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s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枕下束、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m转化为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CI-m较aMCI-s更容易发展为AD,DTI能够反映aMCI的病理变化程度,鉴别诊断aMCI类型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创伤是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在我国已成为青壮年第1位死亡原因[1]。约50%的创伤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胸部外伤[2],10%~20%严重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可进展为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死率高达50%~80%[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对照组64例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79.7%,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