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RCP与胆道疾病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胆道疾病内镜治疗方面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恶性胆道狭窄、ERCP+EST术后并发症及组织活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与高分辨CT、MRCP等技术相比,ERCP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正朝着技术更加成熟、更安全有效、更经济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4例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的诊治转归,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胃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和套扎疗法,创伤性小,并发症少于脾切除术,疗效确切,应作为此类门脉高压症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结肠癌侵袭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血行和淋巴结转移及种植传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不仅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黏附是肿瘤侵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黏附分子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本文就ICAM-1与结肠癌侵袭的关系做一综述,并探讨ICAM-1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55例胃癌、46例良性胃病及正常献血员50例,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46例良性胃病及正常献血员50例外周血CK20mRNA均呈阴性,55例胃癌中有35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I、Ⅱ期20例中有7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28/35);低、未分化腺癌38例中,30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17)。认为PT-PCR检测外周血CK20mRN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前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含有与EGFR基因序列相同的19nt序列RNAi质粒针对HepG2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RNA干扰效果。方法:用pSIREN-hE转染细胞,其质粒骨架为RNAi-Ready pSIREN-Shuttle Vector,含有可以被U6启动子转录成shRNA的寡核苷酸链,大小为69nt,含有2段19nt的寡核苷酸,用于编码EGFR基因的RNA干扰的siRNA的正义链及反义链,评价该RNAi质粒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EGFR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效果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HepG2细胞EGFR基因的mRNA被明显抑制并伴有凋亡增加。结论:含有与EGFR基因序列相同序列RNA质粒对EGFR基因的RNA干扰可能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用共聚焦内镜对早期胃癌血管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共聚焦内镜下微血管形态改变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镜室就诊,普通内镜或放大内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纳入研究。每例病人癌黏膜及癌旁5cm非癌黏膜各2个部位给予共聚焦内镜检查,将共聚焦图像微血管形态改变分为3型:Ⅰ型:微血管数目增多,粗细不等,排列不规则;Ⅱ型:微血管数目减少,排列不规则;Ⅲ型:规则排列的微血管网,呈蜂窝状或线圈状,沿胃小凹排列。共聚焦内镜检查之后对所检查部位进行靶向活检,进行HE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共聚焦内镜下微血管形态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比。结果共有8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研究,其中5例分化型,3例未分化型。进行共聚焦内镜检查后有微血管形态的检查部位31个,其中癌黏膜部位16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部位5个,正常胃窦部位7个,正常胃体部位3个。Ⅰ型微血管形态预测高分化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95.2%、87.1%、87.5%和87.0%。Ⅱ型微血管形态预测低分化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6.0%、93.5%、83....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56例既往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所有病例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其中腹泻型13例,便秘型22例,混合型21例。 结果56例患者中,93%(52例)患者获得可识别盲肠的完整的小肠图像。5%(3例)患者有阳性结果。检出病变有克罗恩病(1例)、淋巴瘤(1例),间质瘤(1例)。 结论尽管临床上不推荐胶囊内镜作为一线检查方法,但胶囊内镜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特别对常规内镜检查与影像学检查阴性的患者,是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鉴别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内镜发展至今,采用的均是全光谱成像系统,新近发展起来的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System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给我们呈现了崭新的画面!目前,NBI-ME主要应用于胃肠道早期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1~5],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EG)临床上少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以消化系统症状如乏力、腹痛、腹泻、恶心、腹部不适等为常见临床表现 ,伴有消化道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 (EC)增多或浸润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等 ,少数患者因急性腹痛伴胃肠道不全梗阻起病 ,极易误诊为一般胃炎、结核性腹膜炎、外科急腹症或漏诊。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0 - 0 1~ 2 0 0 2 - 0 5收治的 EG11例临床表现、实验室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治疗和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 EG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为 15~ 5 8岁 ,平均 31岁± 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病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肝硬化患者27例,正常对照组15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分类;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肝功能B、C级肝硬化患者平均动脉压、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肝功能A、B级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P<0.01),呈高动力循环状态(P<0.05,P<0.01).而肝功能C级患者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肝硬化患者Ev/Av比值显著降低(P<0.01),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