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肺心病伴发冠心病并不少见,据北京尸检报告,其发生率为50%。我院1981~1983年4月住院的196例肺心病中,有25例符合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的诊断,发生率为12.7%。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均在50岁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与梗死前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梗死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0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及同期住院的55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急性病梗死病人病前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病前1周内的感染尤为显著(P<0.005);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发热与非发热性感染同样增加了各年龄组的脑梗死危险;病前感染及感染类型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无关;病前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病前感染是各年龄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CT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1例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组)与162例不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非房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房颤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意识障碍重、上消化道出血多;大面积脑梗死、中线移位、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1月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1)。结论 房颤严重影响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及临床及CT改变并影响其预后,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体外血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赵玉芳赵化璋冷秀梅纪琳青岛铁路医院266002笔者观察了30例脑梗塞患者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体外血栓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与对照组(16例)比较...  相似文献   
5.
6.
①目的探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的影响。②方法对CT确诊的急性脑梗塞病人46例,按随机方法分为ILIB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体外血栓,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ILIB治疗后,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2.040~3.314,P<0.05~0.01)。④结论ILIB对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抗体外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病人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目前所知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作用最强的生物肽,它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探讨ET在脑梗死(CI)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4例CI病人的血浆总ET含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住院CI病人54例,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将病人分为2组,CI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54~82岁,平均(65.79±7.40)岁;病程为3~38d,平均(15…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了24例脑血栓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与15例正常人对照,以探讨脑血栓时t—PA与PA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脑血栓患者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我们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了24例脑血栓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者t—PA与PAI的活性,并与1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脑血栓组t—PA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血浆PAI活性,在脑血栓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血浆PAI活性虽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ET)测定在脑血管病(CVD)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与伴发症、病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8例CVD患者的血浆总ET水平,并与55例对照组比较。结果CVD组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P<0.001),以病后第2周为分泌高峰;多发或再发梗死时高于单发病灶(P<0.05);病情中、重型高于轻型(P<0.05);伴发高脂血症者高于无高脂血症者(P<0.01);有高血压病史者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史者高于无心脏病史者(P<0.05);尿蛋白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ET在CVD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肾脏损害存在一定的关系,ET含量变化与病情一致,可作为估计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