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患者止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95例初次诊断为SH患者和5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患者分为2个组,A组(轻度SH组)4.2μIU/mLTSH10μIU/mL,B组(重度SH组)TSH≥10μIU/mL;比较甲状腺功能、代谢综合症组分及止凝血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患者止凝血指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APTT(r值分别为0.077、0.433和0.597)、Fib(r值分别为0.093、-0.166和0.201)、DD(r值分别为0.268、-0.382和0.205)、PAI-1(r值分别为0.034、0.221和0.003)、t-PA(r值分别为0.198、-0.471和0.145)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TSH无相关性。结论重度SH患者Fib、PAI-1、t-PA水平升高,DD水平降低,APTT缩短,提示凝血功能减退,处于高凝状态,有潜在的血栓形成倾向,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符合AI诊断标准的488例患者病例资料。结果:(1)488例AI患者中,326例(66.80%)为体检发现,409例(83.81%)为无功能占位;(2)180例经手术治疗的AI患者中,27例(15.00%)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诊断效力曲线下面积为0.906,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1.6%,约登指数为0.745;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血去甲肾上腺素、尿去甲肾上腺素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28,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5.3%,约登指数为0.631;(3)评估隔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的诊断价值,抑制后皮质醇最佳切点为2.1μg/dL,曲线下面积为0.967,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2.4%,约登指数为0.85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根据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T2DM组44例和T2DMD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FBG、HbA1c、TC、TG、LDL-C、HDL-C、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患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D组FBG、HbA1c、LDL-C均高于T2DM组,且糖尿病病程长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为(20.94±1.68)ng/ml,高于T2DMD组的(16.44±2.0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患病率为95.00%,高于T2DM组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FBG、HbA1c、LDL-C、病程均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TC及TG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FBG、HbA1c及病程是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加普遍,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6 月- 2016 年6 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2 例T2DM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 例。 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0.5 g,2 次/d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结合非诺贝特治疗,口服非诺贝 特0.2 g,1 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3 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清Nesfatin-1、视黄醇结合 蛋白4(RBP4)、脂联素(APN)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 vs 69.64%)(P <0.05);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esfatin-1、APN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RBP4 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 能有效改善血糖,其机制可能 与有效控制血清Nesfatin-1、RBP4 及APN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 ,M HO )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4月至2010年1月体检者资料,记录体检个体的各项临床指标、相关生化指标及腹部B超结果,排除资料不全者,共2830例。根据肥胖的诊断标准,共有613例纳入本研究,包括M HO 261例,肥胖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352例。对其中M HO合并NAFLD者( n=134)、未合并NAFLD者( n=127)及MS( n=352)者的一般资料、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进行分析,并对109例MHO(其中MHO合并NAFLD者62例)随访1~3年。观察 M HO 合并 NAFLD 者发生 MS 的情况。【结果】① M HO 中,未合并 NAFLD 组体质指数(BMI)、年龄、收缩压(SBP)均较合并NAFLD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合并NAFLD组BMI、年龄与肥胖伴M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SBP较肥胖伴MS组低,较未合并NAFLD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②M HO中合并NAFLD组代谢异常性疾病的发病率较未合并NAFLD组高(59.68% vs 29.79%,P<0.05)。【结论】①M HO合并NAFLD者临床及生化特征与肥胖伴MS者更相近。② NAFLD是M HO向代谢异常性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以及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相关血清因子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5例伴有不同程度颅内血管狭窄的T2DM患者,根据Samuels制定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划分标准分为轻度狭窄组(A组)136例、中度狭窄组(B组)73例和重度狭窄组(C组)56例。观察A、B、C组抑郁症发病率;根据是否发生抑郁症将265例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观察每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进一步观察不同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抑郁症患者(轻度狭窄亚组、中度狭窄亚组、重度狭窄亚组)Hcy、hs-CRP、IL-6、TNF-α、BDNF变化情况。结果 3组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抑郁症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抑郁症组患者血清IL-6、TNF-α、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症组患者,BDNF水平低于非抑郁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狭窄亚组、中度狭窄亚组和重度狭窄亚组患者血清IL-6、TNF-α、Hcy、hs-CRP及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着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IL-6、TNF-α、Hcy、hs-CRP水平均呈升高趋势,BDNF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血管狭窄程度越重者越易患有抑郁症;合并抑郁症者血清IL-6、TNF-α、Hcy、hs-CRP水平升高,BDNF水平降低,且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IL-6、TNF-α、Hcy、hs-CRP升高及BDNF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A、B组,A组32例,病程1年以内;B组24例,病程1~7年。2组患者发生酮症或空腹血糖>13.9mmol·L-1时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血糖下降至<10mmol·L-1时改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纠正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后改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待血糖稳定后2组均皮下注射艾塞那肽3个月,第1个月5μg,bid,第2、3个月10μg,bid。如果空腹血糖<6mmol·L-1,胰岛素减量1~2U。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72h动态血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体重指数、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胰岛素用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有升高趋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有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压,对病程1年以内患者效果更明显,并有望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缓解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体重指数、空腹餐后C肽、血脂、原有治疗方案一一配对分成艾塞那肽组(n=31)与对照组(n=26)。共治疗3个月,每月随访1次,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胰岛素,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行72h动态血糖监测、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16.13%(n=5)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下降,高血糖及低血糖所占时间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缓解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和评价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83例临床疑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断层融合SPECT/C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83例患者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阳性19例,其中17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64例中有24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阳性56例中的38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27例中有3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5%、95.2%、68.7%、89.5%、62.5%,而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57.1%、74.7%、67.9%、88.9%。通过生长抑素全身显像检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肿瘤长径的ROC曲线示:AUC为0.735(95%CI=0.578~0.892,P=0.011),肿瘤长径的阳性诊断临界值为4.0 cm,诊断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5.0%。结论:生长抑素受体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较全身显像有更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特别是对长径较小或囊实性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