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56岁,干部。于2001年2月21日以“脾淋巴瘤”由血液科转入肝胆科。转科时情况:1年前诊断为“脾淋巴肿瘤”,给予CHOP+MYX(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氨甲喋吟)方案及干扰素治疗,脾回缩明显,2月前再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截骨面大,出血量多,术中和术后的血液补充是恢复患者血容量的基本方法。自体引流血可以保存红细胞的完整性和携氧能力,有效的补充血液成份,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身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科从2002年5月~2007年5月共对378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1 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1 d-6°头低位卧床和卧床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和控制功能的影响. 方法 10名健康男性青年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和卧床训练组,每组5人,卧床期间训练组每天进行2次、每次30 min逐级增加负荷的头低位功率自行车训练;分别于卧床前和卧床后21 d进行了动态姿态平衡和双膝等速肌力的测试. 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降低,双膝相对峰力矩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的明显增加;训练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无明显改变. 结论 21 d-6°头低位卧床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卧床后动态姿态平衡及其动态运动适应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挫伤后早期应用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脊髓挫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生理盐水。伤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行脊髓组织尼氏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于伤后7 d达高峰,两者表达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挫伤后iNOS表达,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1].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医疗方案,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研究,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2].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同时将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并发感染率高,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与泌尿系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难度大,护理理论与技术水平要求高.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了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芷超临界CO2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白芷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结果:对萃取物中的60种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同传统的水蒸气方法相比,白芷SFE萃取率高达3.6%,且方法温和稳定,能保留药材的所有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不同过滤输液器对护士更换液体所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缩短护士更换液体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分别使用单头和双头精细过滤输液器,统一由科室10名护士更换液体,对其更换液体所需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护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更换1瓶液体所需时间分别为(162.90±23.92)s、(76.60±9.63)s,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用双头精细过滤输液器可以有效缩短更换液体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骨再生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经电磁场刺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差异表达的骨再生相关基因,并初步探讨电磁场定向分化骨髓MSCs的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的骨髓MSCs,取第3代细胞给予电磁场刺激。提取暴磁组和未暴磁的对照组细胞总RNA,反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并用大鼠骨再生基因芯片(每张芯片可测113种基因)进行杂交、化学发光检测、X胶片曝光、扫描,获得化学发光的芯片图像,采用综合型GEArry表达分析配套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基因进行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 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在暴磁组细胞中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有19个,其中6个基因表达上调,13个基因表达下调。选取其中的3种基因(BMP1、VDR和EGF)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磁组的BMP1 mRNA、VDR mRNA表达水平上调;EGF mRNA表达水平下调,与芯片结果一致。 结论在15 Hz、1 mT的正弦波电磁场作用下,骨髓MSCs的骨再生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基因主要与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对进一步研究电磁场对骨髓MSCs的促分化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