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管理方式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56例完成9个月治疗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采用强化期督导方式,并按1∶1病例配对,选取56例当地户籍肺结核患者采用全程督导方式,分析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复治涂阳病例总治愈率为74.1%(80/112),全程督导组(当地户籍)治愈率为83.9%(43/56),强化督导组(流动人口)治愈率为64.3%(36/56),全程督导高于强化督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全程督导组中不规则服药率7.14%(4/56),强化督导组为25.00%(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耐药患者中,全程和强化督导两组的耐药率分别为21.43%(12/56)和28.57%(1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不规则服药和耐药为主要因素,可采用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18年广州市番禺区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情况、现实需求和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患者发现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番禺区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方法 按照基金课题项目研究的目的 和内容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对2018年新登记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在复诊时对患者发现状况及需求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对辖区2018年流动人口患者较多的10家企业和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患者发现服务内容调查。调查内容经过信息完善和逻辑核对后,将信息表转换成FoxPro 6.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就发现延误状况及其原因和需求意向、患者首次就诊单位及转诊情况、企业和社区落实患者发现服务内容情况。结果 2018年210例新登记患者本人就诊延误60例,延误率为28.57%;医生延误人数为82例,延误率为39.05%。60例患者延误原因主要是自我认为症状不严重且不需要就诊;82例医生延误的原因主要是先消炎2周。210例新登记患者首次就诊单位主要是区级综合医院;在首诊单位中,转诊率较高为体检机构、市级综合医院。在210例新登记患者发现需求意向中,患者无诉求113例,占53.81%。在患者最多的10家企业中,60%有设置卫生室且有专人负责;70%车间设健康监测人员;50%企业参加年度X线体检;80%卫生室有开展症状筛查。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56.25%每年对企业提供1次以上宣传服务;12.50%对企业推荐来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提供免费胸片筛查;93.75%对肺结核可疑者开展主动追踪工作。结论 番禺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仍存在就诊及确诊延误率高、结防机构就医环境不便、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企业患者发现工作参与度不够等特点,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区结防机构诊治环境;提高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线检查能力;逐步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向工厂、企业延伸等,是广州市番禺区实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服务均等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番禺区学生结核病临床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5—2020年番禺区学校的47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病案数据,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学校肺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20年番禺区学生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为45.93%,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0(1.0,28.0)d,就诊延迟率为39.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原学阴性为对照,病原学阳性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的风险低[OR(95%CI)=0.679(0.468~0.986)];以接触者检查为对照,被动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误的风险低[OR(95%CI)=0.334(0.134~0.832)];以高中/中专为对照,大学学生肺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误的风险高[OR(95%CI)=2.705(1.098~6.665)]。结论 番禺区学生肺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迟较为普遍,对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要加强干预,重点关注学校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等学校相关因素的干预,减少延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情况,了解目前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医防合作的状况。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番禺区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肺结核疫情报告率为32.92/万;转诊率为89.86%,在转诊患者中的到位率为40.39%;全体患者的总到位率为90.34%,其中通过追踪到位的构成比为53.98%、转诊到位构成比为40.18%,其他到位构成比为5.84%;确诊率为31.45%;对全区登记发现的活动性患者和涂阳患者的贡献分别为56.43%和57.22%。结论非结防机构在结核病人发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业务人员的结核病诊断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结核病的健康促进活动;控制结核病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各项指标对结核性、癌性及非特异炎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408例完整病历资料,其中20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结核组,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癌性组,144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为炎性组.分析病例的一般临床特征,收集3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多见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76.0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56∶1),196例患者(98.00%)存在胸痛表现;癌性和炎性胸腔积液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75.00%和72.22%),男性多于女性(1.67∶1和1.77∶1),仅24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7.50%)和24例炎性胸水患者(16.67%)表现为胸痛.3组间比较,炎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显著增高,癌性组胸水癌胚抗原(CEA)及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高,结核组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27、21.442、10.497、4.687和7.562,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胸腔积液ADA、CEA及血清PCT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t=3.595、-2.267和-2.164,P均<0.05);胸腔积液CEA、LDH、ADA对癌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t=7.258、5.464和-4.119,P均<0.01);血清PCT、胸腔积液LDH及CEA对炎性胸积液有诊断意义(t=3.388、-4.624和-2.164,P均<0.01).结论 血清PCT及胸腔积液CEA升高有助于排除结核性胸积液;高水平胸腔积液CEA、LDH及低水平胸水ADA有助于癌性积液的诊断;高水平胸腔积液CEA及低水平胸腔积液LDH、CEA有助于炎性积液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5月在结核病防治科登记治疗的12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A组(左氧氟沙星组)4HRZEL/2HR,B组(强化期延长方案组)4HRZE/2HR,C组(标准方案组)2HRZE/4HR方案进行6个月抗结核治疗。结果 3组2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91.7%,77.1%,82.9%,5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100.0%,91.4%,85.7%,6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100.0%,94.3%,88.6%,3组间痰菌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6月末病灶明显吸收率分别为80.6%,54.3%,45.7%,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6月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5.0%,75.0%,62.5%,A组高于C组(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4HRZEL/2HR治疗方案可提高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和病灶吸收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番禺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0年番禺区登记治疗的46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职业、户籍、患者来源、就诊延迟、年龄、确诊延迟、首诊医疗机构,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就诊于不同医疗机构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年龄、职业、户籍、患者来源、就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9、101.941、6.587、294.691、5.534,P均<0.001)。年龄>25~45岁、患者来源为追踪、首诊医疗机构为非定点医院就诊延迟率分别为86.34%(177/205)、80.00%(36/45)、72.59%(249/343),明显高于>45~65岁26.32%(20/70)、因症就诊56.82%(75/132)、结核病定点医院58.20%(71/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下特征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更容易出现就诊延迟:首诊为非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番禺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情况,为本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及创建全国结核病防治示范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13年1—8月在番禺区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防治信息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结核病患者783人,收回有效问卷760份,密切接触者1972人,收回有效问卷1905份。调查对象中结核病患者对防治核心信息总体知晓率为66.3%,男性总知晓率为68.锄,高于女性的63.1%(X^2=11.531,P〈0.01)。密切接触者的总体知晓率为69.9%,男性总知晓率为72.7%,高于女性的68.2%(X^2=21.263,P〈O.01)。结核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中,61-88岁组的知晓率分别为55.6%和60.5%,低于其他年龄组(X^2=16.488、28.197,P均〈O.01);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知晓率分别为53.3%和60.3%,低于其他组(X^2=36.967、115.504,P均〈O.01);农民及无业者的知晓率分别为61.3%和60.1%,低于其他组(X^2=21.760、128.625,P均〈0.01)。结论结核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60岁以上者、农民及无业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最低,应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门诊费用构成,为制定和完善结核病控制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2018年在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登记管理并完成治疗的初、复治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HISS系统、患者病案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分类、痰检结果、医疗保障方式等基本信息,计数资料采用均数、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Mann-Whitney U)。结果 共纳入1 723 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36±16)岁,其中男性1 163例,女性560例;本地患者718例,占41.67%,外地患者1 005例,占 58.33%。调查对象的门诊直接医疗费中位数为 1 737.50元,其中人均检查费、检验费、药费和其他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88.32、333.88、1 124.21和131.99元。经两样本秩和检验发现,菌阳和菌阴患者、不同病灶范围患者、有医疗保障患者和无医疗保障患者、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之间直接医疗费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菌阳患者、单发病灶患者、有医疗保障患者、医改后患者治疗费用高。结论 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有所倾斜,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人口信息、临床表型的特点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为全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68例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按痰涂片结果分为涂阳组和涂阴组,比较两组人口信息、影像学特点、结核病类型、耐药及一般基础疾病情况的差异;对痰涂片阳性与病变累及肺叶数、合并支气管结核、合并空洞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痰涂阳性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涂阳组40岁以上患者比例较涂阴组多(63例、39.38%)、病变累及2叶及以上为主(103例、64.38%)、合并空洞情况较多(73例、45.60%),两组在年龄构成、病变累及肺叶数、合并空洞以及复治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涂阳与病变累及肺叶2叶以下呈负相关,与病变累及肺叶4叶以上呈正相关,与合并支气管结核或空洞呈正相关(均P=0.000)。结论 掌握全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组和涂阴组不同的人口信息和临床表型特点及其相关性对我区结防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