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B超、CT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7例手术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术前B超和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率及对其病因学的诊断率.结果:B超、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率分别为93.58%、97.5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对其病因学的诊断率分别为72.92%、90.63%(P<0.05).结论:B超、CT检查都是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重要方法,病因诊断方面CT优于B超,尤其在小儿、老人等特殊病例的诊断中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有效途径.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在无血清、含小牛或胎牛血清以及不同体积分数的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传代扩增,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测定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表面抗原,电镜观察细胞显微结构.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较纯的原代细胞,但细胞增殖缓慢,容易老化;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生长增殖迅速,经传代换液,第4代细胞基本纯化;小牛和胎牛血清均能促进BMSCs生长增殖,但在体积分数为0.12的胎牛血清中集落形成率最高(46.50%);细胞表达CD44、CD90,而CD14、CD45阴性;电镜下BMSCs符合干细胞的一般特性.结论 经多次换液、严格控制传代消化时间(2~3 min)和酶浓度(2.5 g/L),采用贴壁纯化法在含体积分数为0.12的胎牛血清L-DMEM培养液中培养可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BMSC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下调结直肠癌细胞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的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ZEB2 shRNA组、ZEB2 shRNA+氯化锂(LiCl)组细胞用感染ZEB2 shRNA慢病毒之后的SW48细胞,shRNA-NC组细胞用感染shRNA-control慢病毒之后的SW48细胞,ZEB2 shRNA+Li Cl组细胞在实验开始时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 mmol/L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Cl。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以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细胞中ZEB2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下调ZEB2后的结直肠癌细胞中Wnt信号通路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表达水平。用Wnt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下调ZEB2后的结直肠癌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剪切型Caspase-9(c-caspase-9)、剪切型Caspase-3(ccaspase-3)水平。结果 ZEB2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细胞。ZEB2 shRNA慢病毒感染可以下调结直肠癌细胞中ZEB2的表达。沉默ZEB2后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多,细胞中c-caspase-9、c-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β-catenin、c-Myc蛋白水平降低。Wnt信号通路激活剂可以逆转沉默ZEB2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沉默ZEB2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而Wnt信号通路激活剂可以逆转沉默ZEB2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义miR-21(AS-miR-21)对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向直肠癌HT-29细胞系中转染AS-miR-21以及无义序列干扰内源miR-21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T-2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异,以及划痕实验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HT-29细胞系中存在miR-21高表达,而体外转染实验结果发现,当细胞内源AS-miR-21的表达上调,可显著降低内源miR-21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以及转移能力,相比于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IL-6浓度发现,细胞内源AS-miR-21的表达升高,可抑制其IL-6的表达,相比于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AS-miR-21在直肠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可有效抑制miR-21的表达,从而在抑制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降低癌细胞IL-6的表达,通过影响IL-6的表达水平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1岁,因“上腹痛4+个月,胃癌术后1+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佳,心、肺、腹均未见阳性体征。WBC3.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2×10^9/L,PI,T200×10^9/L;尿白细胞(+),尿草酸钙结晶(+++);血钾3.46mmol/L,癌胚抗原1.81μg/L,糖类抗原72—4为3.33U/ml。无化疗禁忌,给予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后核因子(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腔静脉内分泌引流、肠道外分泌引流的动物模型,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组供体胰腺保存在ProDTC的UW液中,受体鼠于移植前30 min腹腔注射ProDTC(15 mg/kg);对照组供体胰腺仅保存在UW液中,受体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第0、1、3、6、12、24 h等时点,处死大鼠,取血后切取移植胰腺。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组胰腺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MIP-2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roDTC组NF-κB p65蛋白和TNF-α、MIP-2、ICAM-1 mRNA表达明显下降,MPO活性明显减低(P均〈0.01)。结论:ProDTC抑制NF-κB活化,下调TNF-α、MIP-2、I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胰十二指肠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8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普通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lut1在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乳腺癌中Glut1阳性率58.8%(47/80),其中原位癌中阳性率45.0%(9/20),高分化浸润癌中50.0%(15/30),低分化浸润癌中76.7%(23/30);乳腺癌中PCNA阳性率75%(60/80),其中原位癌中65%(13/20),浸润癌中78.3%(47/60).Glut1与PCNA呈显著正性相关(r=0.742,P<0.01).Glut1在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lut1蛋白过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可为不同治疗策略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关联性及其与细胞增生活性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Glut1、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8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IF-1α和Glut1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HIF-1α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中阳性率55.0%(11/20),浸润性乳腺癌中85.0%(51/60);乳腺癌中Glut1阳性率58.8%(47/80);乳腺癌中PCNA阳性率75%(60/80),其中原位癌65%(13/20),浸润癌78.3%(47/60)。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Glut1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1);HIF-1α表达与PCNA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Glut1与PCNA呈显著正性相关(r=0.742,P〈0.01)。HIF-1α和Glut1在淋巴结、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ut1在肿瘤大小及孕激素受体状态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Glut1蛋白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乳腺癌细胞增生活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杨平  陈博  贾贵清  伍晓汀  张祥运  李卫 《重庆医学》2018,(23):3013-3016
目的 研究转染正常c-CBL基因后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在体外对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的瘤源细胞来自1例29岁青年男性患者,诊断为小肠间质瘤复发伴腹腔转移.通过细胞爬片、Western blot、RT-PCR检测基因鉴定细胞.通过将携带正常c-CBL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耐药GIST细胞中,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转染前后耐药GIST细胞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敏感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培养耐药GIST的C-kit稳定表达C-kit蛋白,基因测序显示耐药GIST细胞C-kit突变位点位于第9号外显子,通过检测显示培养耐药GIST保持了原有的生物学特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对GIST细胞作用72 h 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前耐药细胞在1.6 μmol/L浓度时,抑制率未超过50%;然而转然后,在0.10μmol/L浓度抑制率达到76.5%,最佳浓度为0.10~0.20 μmol/L,转柒前后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转染正常c-CBL至耐药GIST细胞,增强了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生物学指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生物学指标等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则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生物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且能进一步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