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体定向下摘除颅内异物1例郭怀荣,柳琛,鲍遇海,苏来曼,张庭荣(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贺晓晔(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颅内异物多是火器伤引起颅脑损伤,以往是开颅取出颅内金属异物,我科在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取出一位患儿颅内金属异物(...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腰骶神经根造影及阻滞术是近年来才开展的一项应用于腰椎管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我国尚未见正式文献报道。我院自1986年10月以来共行18例32个神经根的造影和阻滞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0岁,其中15例在其后又行脊髓造影、CT等检查或行手术证实为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5例,马尾圆椎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70例不同穿刺部位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颈脊髓造影,其中小脑延髓池穿刺18例;颈_(1-2)侧方穿刺6例;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46例。本文提出,为了获得质量优良的颈脊髓造影X 线片,其重要的因素是如何防止造影剂被脑脊液稀释和如何使造影剂在颈段聚集,并进行了造影技术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5.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手段。但有些宽颈.反复出血或大型动脉瘤难以手术夹闭。我院采用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成功地栓塞了1例大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宜频率.方法: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B,C组骨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效果,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0~14岁的儿童分为0~1岁、1~3岁、3~7岁、7~11岁、11~14岁5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180例,共900例,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为Kodak DR 3000固定毫安秒组,B组为Kodak DR 3000自动毫安秒组,C组为Philips DR自动毫安秒组。对3组之间的毫安秒(mAs)均数(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1)3组mAs均值比较,C组比A组和B组分别降低4.89mAs、2.01mAs,降低幅度为81.5%、64.5%,3组毫安秒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814.679,P<0.01),即C组mAs均值最小,辐射剂量最低。(2)3组共900幅图像质量均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95,P>0.05)。结论在获得满意图像质量前提下,Philips DR自动毫安秒组更能体现儿童摄影正当化及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儿童医疗照射频率明显上升,尤其胸片已作为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婴幼儿处在器官、组织的生长阶段,因此他们对x射线照射比成人更加敏感。因此,合理应用儿童x线检查,不断加强和完善患儿的防护,防止和减少照射损害等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的差异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测量54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腰椎前后位的BMD值,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在相同民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BMD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民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间、对照组间的BM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而民族是两者关系的独立因素,提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