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I)T)治疗不同类型酒渣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外用10%磺胺醋酰钠、5%硫磺复合霜剂的疗效对比,确定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酒渣鼻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23例为PDT组,20例为外用药组。PDT组每7~10d行PDT治疗1次,共治疗3次;外用药组每日用药治疗2次。连续30d。治疗前后拍照片存档,医师根据照片单盲评价症状改薄程度,皮损减轻60%以上视为治疗有效;患者自我记录不良反应,并评价其严承程度;治疗前后要求患者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PDT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牢为65%,其中丘疹脓疱型患者有效率为7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患者有效,卒为50%;外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PDT组和外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外用药组;PDT治疗和外用药治疗均没有不可逆性不良反应产生。结论PDT治疗酒渣鼻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可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患者Th17细胞的数量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收集15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PV患者以及配对的11例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V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IL-17、IL-6、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的水平。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血浆中IL-17和IL-6水平升高,IL-23的水平降低,TGF-β的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Th17细胞的增多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与PV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Q-开关红宝石激光在Q-开关模式下脉冲宽度为20 ~ 40 ns,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该波长作用目标为黑素,来自氧合血红蛋白的竞争性吸收很小,选择性破坏黑素,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损伤。目前,Q-开关红宝石激光已经被广泛且有效地用于治疗雀斑、太田痣、咖啡斑及纹身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但是不建议用于治疗黄褐斑,因为这样会加重黄褐斑[1-2]。点阵模式Q-开关红宝石激光是近期出现的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新型激光设备,并已有小样本研究显示可治疗黄褐斑[3]。我们观察点阵模式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患者自身评估(四分值法)微等离子体治疗1次后6个月的瘢痕改善值及治疗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结痂时间和炎症性红斑持续时间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方法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用1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双侧兔耳分别造瘢痕模型,分别用微等离子体和CO2点阵激光在两侧兔耳瘢痕模型上扫描1遍,即刻取下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1次后,微等离子体组ECCA从50.71降至34.76,评分下降率为31.5%,21例中有19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90.5%;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评分从53.57降至38.10,评分下降率为29.9%,其中18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微等离子组水肿较轻,红斑持续时间为13.95 d,结痂持续时间为6.95 d,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分别为45.81 d和10.10 d。微等离子体侧无1例发生色素沉着,而CO2点阵激光治疗侧色素沉着发生率达19%。兔耳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微等离子体的微剥脱区宽而浅,CO2点阵激光的微剥脱区窄而深。结论 微等离子体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微等离子体相对不良反应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凹陷性瘢痕多由于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创伤愈合所致,由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凹陷,尤其发生在面部时,严重影响美观。临床上引起凹陷性瘢痕的常见原因有痤疮、水痘、疱疹、外伤、激光去痣等。以往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凹陷性瘢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皮肤表面仍有凹陷。笔者应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填充剂爱贝芙(artecoll)治疗凹陷性瘢痕,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光暴露皮肤经窄谱中波紫外线B(NB-UVB)照射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观察志愿者照光前后的非光暴露皮肤的光老化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其照光前后皮肤MMP-1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NB-UVB照射后人成纤维细胞MMP-1的表达。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皮肤光老化表现。28例志愿者中MMP-1的表达光照前5例(17.90%)阳性,光照后9例(32.10%)阳性(P<0.05)。不同剂量的NB-UVB(0,10,20,30,50,60,80,120mJ/cm2)照射后,成纤维细胞的MMP-1的表达在20mJ/cm2时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方式增高。结论NB-UVB照射对MMP-1的表达起促进作用。推测NB-UVB促进MMP-1的表达,加快皮肤胶原蛋白的分解,加速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山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白皮杉醇-4'-O-β-D-葡萄糖苷为对照品对高山大黄药材进行薄层鉴别。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IX方法对高山大黄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灰分的测定。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高山大黄中白皮杉醇-4'-O-β-D-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4'-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10批高山大黄中白皮杉醇-4'-O-β-D-葡萄糖苷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10批高山大黄药材的水分含量在7.46%~9.14%,总灰分含量在2.72%~8.75%,酸不溶灰分含量在0.50%~2.51%。10批高山大黄药材中白皮杉醇-4'-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在1.768~70.72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101.11%(RSD=0.89%);白藜芦醇-4'-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在0.416~16.640 m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2.54%)。结论高山大黄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高山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羟基乙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352例轻中度痤疮患者,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皮损消退情况及面部皮肤平整程度。结果: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总体皮损计数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治疗早期羟基乙酸对非炎性皮损的效果优于炎性皮损(P〈0.05)。经过10次治疗,皮损总有效率为95.2%,皮肤平整度有显著改善。共有17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红斑和脱屑。结论:羟基乙酸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3和IL-17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V患者皮损组织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及CD163~+巨噬细胞的分布.结果 IL-23~+细胞的染色与CD163~+巨噬细胞的染色重叠.PV患者真皮中IL-23~+ CD163~+细胞和IL-17~+细胞在每个视野(×200)中的平均数分别为80.17±5.42和48.17±8.03,而正常人真皮中分别为29.50±4.45和9.50±3.3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皮层中IL-23~+细胞数和IL-17~+细胞数存在相关性(r=0.945,P<0.001).结论 CD163~+巨噬细胞是IL-23重要分泌源;IL-23和IL-17在PV患者皮损组织中高表达,IL-23/lL-17细胞因子轴在PV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用的注射用皮肤填充剂有永久性与非永久性两种,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非永久性填充剂能较快地被吸收,时效相较短。而永久性填充剂的时效则较长,但不良反应较多,处理较困难。皮肤填充剂的不良反应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大类:急性并发症通常程度较轻且持续时间短,多具自限性。不需要治疗或仅需要对症治疗。而迟发生并发症大多较严重,均需要进一步治疗。皮肤科医生应熟悉各种填充剂的优缺点,谨慎选用相应的填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