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患者 女 ,3 5岁。低热、头痛 ,夜间较重 ,伴恶心呕吐、嗜睡3月余就诊。 3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为非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以夜间明显 ,白天嗜睡。无胸闷、心慌。查体 :颈项强直 ,克尼格征 ( ) ,余 ( -)。实验室检查 :ESR 8mm、WBC 7.2× 10 9/L、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系统检查的合理延迟时间及双通路注射对比剂法的可行性。方法:分为2个步骤研究:①随机选择无腹部及心血管疾患的患者53例,以3 ml/s速率注射造影剂20 ml,行同层动态扫描,计算腹主动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实质的对比剂时间密度曲线,及它们的相关性。②47例需门静脉检查的患者,行MDCT肝区移床式、动态扫描,在右肘部静脉及下肢静脉同时注入对比剂,对比剂总量1.5~2 ml/kg。扫描时使用对比剂自动示踪软件,设动脉血管阈值为120 HU启动扫描,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时20.1±5.54 s行门静脉扫描,分别评价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显示率及程度。结果:①20 ml对比剂注射同层动态扫描肝门层面腹主动脉达峰时间为18.5±4.81 s,肝门静脉达峰时间是38.61±6.59 s,下腔静脉达峰时间是55.44±12.16 s,肝实质的达峰时间是56±5.7 s。②肝门静脉显示率达100%,肝门静脉主干等显示程度平均评分2.50~2.93;相关小分支静脉显示率为87%~98%,显示平均评分2.25~2.63。结论:MDCT右肘部静脉及下肢静脉同时注入对比剂,在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时20.1±5.54 s行肝门静脉检查,肝门静脉系统成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常颞骨茎突的CT测量与茎突综合症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颞骨茎突的CT测量与茎突综合症的CT诊断费洪钧①张传秀邓立生许传礼武广平马先福②邵广锐③茎突综合征(styloidprocesssyndrone;SPS)也称为茎突过长症、茎突神经痛、茎突痛及Eagle综合征等,是茎突过长或方位、形态异常,抵触邻...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32例胸部病变患者进行了CT导引下的活检和抽吸治疗,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32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T导引下胸部穿刺介入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创伤小,适用于胸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用反卷胶布卷做定应标记,取材方便,定位灵活,无伪影干扰,误差小,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40~50岁9例,51~60岁20例,60岁以上3例。病例选择:(1)肺内肿块23例,为CT检查不能定性,病灶位于肺边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能为力者。(2)胞壁肿瘤需活检定性者2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穿刺髓核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特制腹部压迫器,在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行髓核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结果:治愈78例,显效22例,好转8例。无1例出现腹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髓核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常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恶心、呕吐,高血压等症状,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多种途径综合治疗,给药的方法及途径不合理,能影响疗效或者患者不能耐受而影响给药效果.因此,合理给药及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现就该病在给药的方法、时间、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肾囊肿CT导引下硬化治疗的安全方法。方法 采用CT导引立体定向术 ,经皮肝、肾囊肿穿刺抽吸囊液及硬化剂注入。为防止硬化剂外漏 ,采用硬化剂置换囊液法硬化治疗。结果  3月~ 2年随访 ,75 .4%的囊肿消失 ,其它明显变小 ,有效率 10 0 %。术中、术后无渗漏造成明显疼痛者。结论 此项微创术式安全、易行、费用低 ,应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螺旋CT扫描对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军  费洪钧  杨昱  李业勤 《当代医学》2009,15(23):424-425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运用多螺旋碘油CT平扫与强化CT三期扫描对治疗效果及肿瘤活性进行评估,并依此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6月~2008年7月经临床、病理和多螺旋CT综合诊断的48例中晚期肝癌。采用GE light peed pro32螺旋CT机,运用碘油CT平扫与强化CT三期扫描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大小、血供的变化及碘油沉积情况,依此判定治疗效果及肿瘤活性。结果本组病例均在介入治疗后4周左右,行碘油CT平扫,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病灶内沉积高密度碘化油影,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强化CT三期扫描48例患者中肿瘤较治疗前缩小者45例(93%),其中4例患者在原肿瘤旁出现新的子灶。结论多螺旋碘油CT平扫与强化CT三期扫描观察中晚期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瘤体形态学和血供的变化,对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指导再次治疗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通路注射法行门腔静脉同步成像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64层螺旋CT双通路注射法造影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0例BCS患者,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血管重建显示:单纯下腔静脉受累7例;单纯肝静脉受累5例;下腔静脉伴肝静脉受累4例;下腔静脉血栓、外压性狭窄病变4例。与DSA进行比较,符合率达95%,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0.966。②肝实质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典型斑片样强化12例;3例不典型强化;5例肝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结论:64层螺旋CT双通路注射法行门腔静脉同步成像技术在诊断BCS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能更好地显示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准确、完整地显示BCS的梗阻部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值.材料和方法:50例正常增殖腺儿童和30例肥大增殖腺儿童行CT检查,并在重建正中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增殖腺的厚度和鼻咽腔宽度.结果:正常儿童组增殖腺厚度和鼻咽腔宽度分别为1.01±0.35 cm和2.34±0.40 cm,增殖腺和鼻咽腔比率42.2±9.2%;23例肥大增殖腺不需手术治疗的增殖腺厚度与鼻咽腔比率53.1±7.4%;7例增殖腺肥大需要手术治疗者>66.5%.结论:CT测量对儿童肥大增殖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