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后炎症反应重,纤维渗出膜多,后囊混浊快,后发性白内障多,是许多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我科自2000年11月~2001年3月,使用思诺迪清(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1月~2001年3月,白内障共19例(19眼),男性11例(11眼),女性8例(8眼),先天性白内障13例(13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眼),并发性白内障1例(1眼),年龄3个月~12岁,视力手动~0.02,ECCE术8眼,phaco术11眼,人工晶体植入13眼,开罐式或信封式截取60眼,连续环形撕囊13眼。1.2手术方法:用常规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佟锦  印全胜  谢铃 《新疆医学》2004,34(5):112-112
曾收治一例因废旧注射器针头刺伤眼球引发眼内炎患儿,后及时给予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及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巧。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67例(104眼),年龄29~38mo,观察I期白内障摘除时3种手术方式(A组:单纯白内障吸出;B组: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C组: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在术后随访1~3a。结果:I期白内障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如:玻璃体疝、虹膜后粘连等)发生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行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时I期行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方法简便、安全,但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cDNA克隆、高效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杨晓明,谢铃,贺福初,宫锋,何浩,邱兆华,吴祖泽关键词细胞活性因子;肝疾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26人胎肝组织中存在一种热稳定性、特异性促进肝细胞增殖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联合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伴有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59例83眼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的白内障患者分为Toric IOL组(39例53眼)和非Toric IOL组(2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Toric IOL(Toric IOL组)或非Toric IOL(非Toric IO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Toric IOL组术眼的裸眼远视力、屈光状态、IOL轴位、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波前像差,并与非Toric IOL组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裸眼远视力:Toric IOL组术后术眼视力≥1.0的比例大于非Toric IOL组;(2)术后残余散光度:Toric IOL组术前预测的术后残余散光度与术后测得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3)人工晶状体旋转:Toric IOL组在术后3mo有22.2%的IOL发生了1°~4°的旋转,没有1例IOL旋转>5°;(4)CS:Toric IOL组患者术后不同空间频率CS均较术前提高,提高程度比非Toric IOL组术后同期相比更为明显;(5)波前像差:Toric IOL组术后彗差(C7和C8)、 球差(C12)、高阶像差均方根均较术前减小,非Toric IOL组C7和C8与RMSh较Toric IOL组高,C1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够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并能改善其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谢铃  张振华  薛峥 《新疆医学》2014,44(11):51-53
目的: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术中同时行改良瞳孔成形术治疗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外伤、青光眼大发作所致瞳孔散大需行白内障手术34例(只)眼,瞳孔直径≥5mm,或瞳孔畸形人工晶植入后可引起眩光者.直接采用爱惜良10-0聚酰胺丝线于虹膜缺损处或拟缝合虹膜瞳孔缘周围角膜直接弧度进针,穿过虹膜缺损两侧或拟缝合瞳孔缘两点直接弧度出针,眼内结扎.根据虹膜缺损、瞳孔形状,缝合虹膜1-3针.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0眼(58.8%),最佳矫正视力>≥0.5者29眼(85.3%).术中并发症虹膜根部出血4眼;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20眼;暂时性眼压高5眼;脉络膜脱离1眼,行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瞳孔圆或基本圆23眼,横椭圆形6眼,竖椭圆形2眼,花瓣形3眼.直径约3.5~5.0nmm,无畏光、眩光、复视等.结论:运用爱惜良10-0聚酰胺丝线可减少直体长圆针或人工晶体缝襻固定线因线较硬对虹膜可能撕裂可能;虹膜缺损处角膜直接进针可更直接缝合虹膜缺损处、眼内打结避免进一步损伤虹膜.  相似文献   
7.
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偏中央植片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偏中央植片的必要性和减少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的方法。方法:记录植孔中心与角膜中心连线延长线上植孔外缘与角膜缘的距离。取供眼相同位置的角膜植片移植,对18例角膜溃疡穿孔偏位者施行偏中央植片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平均随访12月,结果:13例移植片透明,10例裸眼视力0.1以上,结论: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采用偏中央植片定向标记技术效果可靠,可减少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应用于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6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羊膜组(31眼)和丝裂霉素组(34眼),两组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羊膜组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丝裂霉素组联合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4mg/mL,时间3min,术后随访至1年,比较两组术后的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时、1月、3月、6月、1年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丝裂霉素组视力下降者占21%,而羊膜组视力下降者仅占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6,P<0.05);羊膜组以Ⅱ型滤过泡(52%)为主,MMC组以I型滤过泡(4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8,P<0.05);羊膜组的主要并发症是浅前房;丝裂霉素组的主要并发症是薄壁滤过泡、浅前房、低眼压,羊膜组的并发症少而轻。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中应用生物羊膜可有效防止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增殖,显著降眼压,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滤过手术后多发生白内障,而滤过术后的眼前节改变,如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浅前房、瞳孔固定及晶体核硬化等,常使手术难度增加。术中既要保护手术滤过泡,又要顺利完成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且术后避免出现较大散光是术者所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经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各种类型白内障812例(832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10:00~12:00位作3.2 mm切口,在03:00或9:00位角膜缘用15°穿刺刀作0.3~0.6 mm辅助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皮质及核,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切口、前房、人工晶状体位置及眼底。结果术后第1、7天,1个月和3个月,最佳视力(矫正或裸眼)≥0.5者分别为448只眼(53.85%)、505只眼(60.77%)、624只眼(75.00%)和582只眼(70.00%)。无1例人工晶状体位置发生偏移。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3例,角膜失代偿2例。结论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