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参麦、黄芪、丹参注射液3组加饮食控制和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饮食控制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空腹血糖测定).结果:2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2.
谢滨  郑光琪  陈静 《当代医学》2010,16(14):11-12
目的探讨合并肝萎缩的肝胆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8年8月在我院手术的38例进展型肝萎缩型、代偿性区域性肝萎缩型、肝硬化性肝萎缩型肝胆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进展型肝萎缩3例,代偿性区域性肝萎缩27例,肝硬化性肝萎缩8例。术后死亡1例,其余37例治愈。结论术前合并肝萎缩增加了手术风险,但完善手术前评估、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独活寄生汤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3例,其中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45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间歇性跛行(χ2=5.23,P〈0.05)、疼痛感(χ2=4.64,P〈0.05)、麻木(χ2=5.34,P〈0.05)、冷沉感(χ2=5.23,P〈0.05)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连续性、血管壁光滑性、血流波形、足背动脉血流量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某市中小学校建筑设备、学生用具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改善中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干预措施,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现将2010年、2011年中小学校建筑设备与用具监测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3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风I号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35例急性脑梗塞病人 ,随机分为中风I号组 (治疗组 ) 71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 (对照组 ) 6 4例 ,两组均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治疗 14天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32 39% )、显效率 (87 32 % ) ,均分别优于对照组 (14 0 6 %、5 7 81%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P <0 0 1)。结论 :自拟中风I号汤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 ,减少致残率 ,提高临床疗效 ,对急性脑梗塞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由于其免疫性发生于脾脏的原发性肿瘤罕见,而且发生的肿瘤以淋巴细胞样肿瘤为多[1-5].笔者于2004-2008年诊治此病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表现和诊断:全组3例皆为女性,年龄52岁、51岁、76岁各1例.常以上腹或左上腹胀满不适或隐痛起病.在几个月内出现脾脏进行性肿大,伴以纳差,体重减轻,逐渐发生贫血,可继以间歇性盗汗和(或)发热,体力不支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关煎灌肠配合艾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取生姜切片覆盖于神阙穴,施以艾灸治疗,同时用胃关煎灌肠;对照组应用甲硝唑、金双歧三联活菌片常规治疗。结果:5日有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47.5%。腹泻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关煎灌肠配合艾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谢滨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76-3177
急性缺血性中风属临床危重病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因其临床症状多样且发病原因复杂,导致该病的治疗呈多向性和个体性,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在诸多疗法中,西医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最为显著。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以7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价值进行  相似文献   
9.
谢滨  郑光琪 《成都医药》2009,(3):205-205
患者,女,76岁。因全身乏力伴上腹闷胀不适8月,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8月前无意中扪及左侧腹部拳头大小包块,并进行性增大,出现左上腹闷胀感伴全身乏力。于当地医院行B超及血常规检查诊断为脾大、重度贫血。入血液科给予增强免疫力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我院治疗。入院时查体:左上腹可扪及一包块,右极超过前中线,叩诊与脾脏浊音界相延续,肝脏浊音界正常,  相似文献   
10.
谢滨  郑光琪 《当代医学》2010,16(2):67-67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引起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资料,对合并肝硬变、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35例均以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②肝脏大小平均为肋下2.2cm,脾脏大小平均为肋下2.7cm,WBC2.4×109/L,PLT45×109/L。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症是本病最常见的合并症,脾切除手术能改善肝功能,提高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