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目的:探讨槲皮素通过靶向干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保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方法:笔者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科学的对槲皮素保护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靶点因子、信号通路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分析。选择一条与骨性关节炎相关密切的预测通路对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通过细胞计数试剂-8(CCK-8)方法筛选出药物最佳干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骨性关节炎及密切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干预后p38 MAPK信号通路下的相关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MAPK信号通路与骨性关节炎患者(OA)存在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并选取该通路中最为密切的p38 MAPK信号通路进行研究,通过药物浓度筛查发现在100μmol·L-1的槲皮素干预后相关炎性因子降低最为明显,并且,在该浓度的槲皮素干预下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等关键相关因子表达,促进Ⅱ型骨胶原蛋白(CollagenⅡ)的表达。结论:槲皮素在骨性关节炎疾病防治中具有降低软骨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相关因子表达而向好发展,所有结果显示,槲皮素具有降低OA炎性因子表达,保护OA患者关节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维生素K(VK)药理作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VK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和药理作用,本文仅就VK对平滑肌的作用及应用做一综述. 一、实验研究 1974年黄天俊等首先报道维生素K_3(VK_3)(2.4×10~(-5)M)对兔离体肠肌自动收缩及乙酰胆碱引起的肠肌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尔后曾慧玲等又报道VK_2(1.3×10~(-4)M)  相似文献   
3.
自报道在细胞质(主要是在细胞核内)有雌激素受体以来,对类固醇激素受体仅局限在细胞内的观点存有许多争议。Harrison及Szego等报道了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类固醇激素可以和细胞膜的成份结合。 类固醇激素一般是和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翻译核内的遗传信息,再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作用。此外,有些实验资料证明,类固醇激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呈现对细胞和组织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不是通过细胞核或细胞质的受体,而是通过存在于细胞膜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5.
1α,25(OH)_2D_3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用0.3M以上的强碱性缓冲液可以从细胞核内溶出,激素-受体复合物和DNA有很高的亲合力。因此考虑1α,25(OH)_2D_3受体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可能很相似。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苍膝通痹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4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苍膝通痹胶囊组,SB203580组以及苍膝通痹胶囊联合SB203580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KOA模型,造模成功后,苍膝通痹胶囊组每日给予0.25 g·kg~(-1)苍膝通痹胶囊溶液灌胃,SB203580组每日给予0.015 g·kg~(-1)的SB203580溶液灌胃,苍膝通痹胶囊联合SB203580组组每日给予含0.015 g·kg~(-1)SB203580及0.25 g·kg~(-1)苍膝通痹胶囊的混合溶液灌胃,DMSO组给予1%DMSO溶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干预4周后处死、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n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中p38 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p38,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p38的定位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软骨中p38,p-p38,MMP-1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CollagenⅡ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血清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苍膝通痹胶囊组,SB203580组以及苍膝通痹胶囊联合SB203580组关节软骨中p38,p-p38,MMP-1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CollagenⅡ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血清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苍膝通痹胶囊可有效保护KOA大鼠软骨组织,其机制可能与靶向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8.
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发病率很低,常由于车祸伤或其他暴力导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影响患者活动及生活质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对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交叉克氏针、钢丝、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及钩钢板固定等。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锁骨远端解剖钢板倒置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无论何种方式内固定,术中都需要修复受损的关节囊及韧带,术后需要配合患肢适当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随访对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竹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确定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Colles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竹夹板外固定组60例及石膏外固定组60例,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按照组别分别给予竹夹板固定及石膏固定治疗,外固定拆除后均给予中药熏洗1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并按照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腕关节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竹夹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3.3%,优于石膏固定组的56.7%(P<0.01).结论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竹夹板固定的疗效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苍膝通痹胶囊组方规律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寻找该方相应药物独活、威灵仙、苍术、萆薢、鸡血藤、桑寄生、川牛膝、骨碎补及川续断的化合物成分,采用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OB)、药物相似性(DL)、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W)、脂-水分配系数(AlogP)等药理学核心参数对药物化合物进行评价,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探析药物干预靶点后的作用机理,综合分析“君臣佐使”的药物分布规律及原因。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对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配合治疗进行分析验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软骨细胞上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治疗效果及分子对接结果。【结果】 独活、威灵仙MW均高于桑寄生,独活AlogP最高,且与威灵仙、鸡血藤、桑寄生近似,与其他药物明显不同。通过TCMSP数据库共寻找到相关化合物472个,根据药理学OB、DL等相关参数阈值要求筛选后,符合治疗要求的化合物共有 27 个。进行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的构建,共有 222 个靶点,781条边,27个有效成分及1个疾病名称。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苍膝通痹胶囊有27种化学成分与骨性关节炎关键炎性因子结合能较为理想。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苍膝通痹胶囊可降低软骨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与分子对接结果相同。【结论】 苍膝通痹胶囊组方“君臣佐使”药味分布较为合理,君臣两药互相弥补,互相辅助,增其药性,佐使之药除其辅助之功外还可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其他证型需要,为药物综合治疗某种疾病提供帮助。苍膝通痹胶囊可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