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的摄取和分布特征.方法 8只雄性12~18月健康杂种犬,体质量10~12 kg,各以异丙酚7 mg/kg静脉注射,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输注30 min(T30)时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结果 T30时颈内动、静脉血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6±1.02)、(6.17±1.00)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异丙酚浓度(μg/g):上丘脑6.11±1.07、后丘脑6.14±0.98、下丘脑6.12±1.02、底丘脑6.15±1.00、额叶6.20±1.03、顶叶6.18+1.02、颞叶6.13±1.00、海马6.07±0.99、扣带回6.14±1.06、小脑6.15±1.00、中脑6.13±1.05、桥脑6.18±1.01、延髓6.15±0.93、颈髓6.13±1.00,各组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为(8.68±0.88)μg/g,明显高于上述各区域异丙酚浓度(P<0.05).结论 异丙酚恒速静脉输注30 min时,犬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达平衡状态;除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较高外,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分布均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及听诊与吸痰管法三种方法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判断中的准确性。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实施胸科手术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70例。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后,第1组采用听诊法,第2组采用听诊与吸痰法,第3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法,对比3组定位的准确性。结果三种方法定位准确性分别为:第1组60.0%,第2组78.6%,第3组100.0%。第2组采用听诊法结合吸痰管法定位准确率高于第1组(P〈0.05),第3组采用的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采用听诊法结合吸痰管法能够有效提高双腔支气管插管中定位的准确性,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法的定位更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食管阻塞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期对胃胀气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食管阻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术者在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判断是否有胃胀气的发生,并评价记录其程度。结果食管阻塞组(E组)无1例胃胀气,占0.00%,空胃50例;对照组(C组)胃胀气12例,占为24.00%,空胃38例;组间胃胀气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阻塞法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所致的胃胀气,改善麻醉质量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体外循环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1μg/kg和芬太尼5μg/kg、对照组予以芬太尼10μg/kg进行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多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结果麻醉后两组患儿T2~T4大多数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后观察组T2~T4时点SBP、DBP、HR、MAP变化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中皮质醇(Cor)和血糖(Glu)在T2、T3、T4时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麻醉时,可稳定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有较佳的循环稳定性,更利于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犬脑组织中异丙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150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异丙酚的线性范围0.1~8μg/ml(r=0.9998),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为0.02μg/ml(S/N=3)和0.08μg/ml(S/N=10)。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89.5%、92.0%、96.16%,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0%、4.2%、4.55%和6.74%、2.72%、5.07%。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犬脑组织和血浆中异丙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麻醉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安全性。方法:90例患儿中45例(P组)患儿使用压力控制通气,剩余45例(V组)患儿采取容量控制通气,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MAP和HR,血气指标PaCO2,肺通气指标Cdyn以及不良反应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P组在维持MAP、HR、PaCO2以及Cdyn平稳性上明显优于V组,同时P组患儿不良反应也明显轻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能良好地维持患儿各项指标平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及听诊与吸痰管法三种方法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判断中的准确性。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实施胸科手术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70例。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后,第1组采用听诊法,第2组采用听诊与吸痰法,第3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法,对比3组定位的准确性。结果三种方法定位准确性分别为:第1组60.0%,第2组78.6%,第3组100.0%。第2组采用听诊法结合吸痰管法定位准确率高于第1组(P<0.05),第3组采用的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采用听诊法结合吸痰管法能够有效提高双腔支气管插管中定位的准确性,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法的定位更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和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刺激条件下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的摄取和分布特征。方法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兼用,体质量10~12 kg,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2组犬均予异丙酚7 mg.kg-1静脉注射,续以70 mg.kg-1.h-1恒速静脉滴注。滴注50 min时刺激组给予钳夹刺激犬尾正中1 min,对照组不给予刺激,2组输注51 min时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结果刺激组颈内动、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6±1.04)μg.g-1和(6.16±0.49)μg.g-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背侧丘脑和底丘脑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脑组织浓度(P<0.05),其余不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内动、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7±1.00)μg.g-1和(6.16±0.96)μg.g-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脑组织异丙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51 min时,颈内动脉和静脉血药浓度达平衡状态;异丙酚在犬脑各区域分布均衡;伤害性刺激时背侧丘脑和底丘脑异丙酚浓度较高,而在犬脑其他各解剖区域呈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麻醉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安全性。方法:90例患儿中45例(P组)患儿使用压力控制通气,剩余45例(V组)患儿采取容量控制通气,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MAP和HR,血气指标PaCO2,肺通气指标Cdyn以及不良反应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P组在维持MAP、HR、PaCO2以及Cdyn平稳性上明显优于V组,同时P组患儿不良反应也明显轻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能良好地维持患儿各项指标平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乌司他丁组(U组)。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3&#177;0.7)kPa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H组60min后开始复苏并回输全部血液和等量的乳酸林格液。U组复苏开始前注入UTI50000U/kg,C组只作股动、静脉穿刺不放血。复苏后4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其ICAM—1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重比(W/D)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H组和U组ICAM-1表达、MPO活性以及W/D比与C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U组上述指标较H组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见U组肺泡结构的破坏和炎症细胞聚集程度明显轻于H组。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状态下,UTI可减少大鼠肺组织ICAM-1的表达,抑制MPO活性,降低肺含水量,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