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手术时间<2h)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即石蜡油组(对照组,S组)、盐酸奥布卡因组(试验组,A组)。两组患者均行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S组患者双腔气管导管前端2/3均匀涂抹石蜡油润滑,A组患者双腔气管导管前端2/3均匀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手术结束前5min(T1)、苏醒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min(T4)、拔管后5min(T5)、拔管后10min(T6)、出室时(T7)等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RPP);观察患者在拔管期躁动、呛咳、屏气、声嘶的发生率,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拔管后6h的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度。结果 与S组比较,A组的HR、MAP、RPP波动较小,更加稳定;A组躁动、声嘶发生率降低(P<0.05),A组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A组舒适度优于S组(P<0.05)。结论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双腔气管导管能够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拔管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脑血管造影术辅助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检查中均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检查前15~20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检查前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检查开始时、检查进行20min及检查结束时Ramsay评分,检查后2、4、8、12、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检查前1天及检查后第2天检查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两组各时间节点Ramsay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检查后2、4、8、12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检查前1天及检查后第2天PLT、PT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术麻醉能起到良好的辅助镇痛效果,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汪宏  鲁汉杰  谈世刚  宋晓阳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33-136,8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全身麻醉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D1组为0.5μg/kg、D2组为1.0μg/kg、D3组为2.0μg/kg),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D1、D2、D3组分别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C组用等量0.9% NaCl溶液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为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min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组内T0时比较,T1~3时C组和D1组MAP、Vp-MCA、Vm-MCA升高,HR增快,PI降低;T1~4时D3组MAP、Vp-MCA、Vm-MCA升高,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1~3时D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T4时D3组MAP、Vp-MCA、Vm-MCA增加、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T1~3时D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T4时D3组MAP、Vp-MCA、Vm-MCA增加、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3组比较,T1~4时D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滴鼻能抑制气管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无汗症骨骼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无痛无汗症病例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骨骼损伤的首发年龄、发生部位、反复发生次数、原因、治疗及预后。结果骨骼损伤多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多部位发生,首发年龄多在3~6岁,发生部位多在下肢。6岁以上患者骨骼损伤发生率为100%。结论无痛无汗症患者反复发生骨骼损伤,其原因可能是NTRK1基因突变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及全凭静脉麻醉(TIVA)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4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CSEA组和TIVA组两组,每组32例。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基础值,t0)、改变体位为俯卧位或半侧卧位时(t1)、切皮时(t2)、出手术室时(t3),以及CSEA组腰部麻醉后15min时(tSA15min)和TI‐VA组气管插管时(ti)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观察麻醉效果、输液量、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CSEA组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手术期间或出室时患者不适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等。结果t0时两组血压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在t1、t2、t3时的SBP、DBP和MAP均低于t0(P<0.05),t1和t3时的HR高于t0(P<0.05);TIVA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SBP、DBP、MAP和HR均低于t0(P<0.05),但t3时的SBP、DBP和MAP均高于t0(P<0.05)。t1和t2时CSEA组SBP和HR均高于TIVA组,而t3时CSEA组SBP和DBP均低于TIVA组(P<0.05)。术后CSEA患者不适发生率为6.3%,低于TIVA组的25.0%(P<0.05)。结论CSEA和TIVA均可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CSEA术中舒适度低,但术后舒适度更高;结石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情况好的患者采用CSEA可能较好,反之采用全身麻醉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喉上神经内支(ibSLN)阻滞对栓塞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病人全麻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栓塞治疗的100例MIA的临床资料。麻醉恢复期,50例超声引导下注射利多卡因3 ml进行ibSLN阻滞(观察组),50例按常规苏醒流程复苏(对照组)。结果 与手术结束时(T1)相比,两组气管插管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5(T3)、10(T4)、15 min(T5)及出手术室时(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增高(P<0.05),T2时刻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2、T3、T4、T5、T6时刻MA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管导管留置阶段咳嗽评分、气管导管耐受评分、拔管时不良记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以及镇静药物使用率均显著降低(P<0.05),但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ibSLN阻滞可明显改善栓塞治疗的MIA病人全麻苏醒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 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 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 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30 min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65岁,BMI 14.1~30.3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D组,n=29)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n=30)。术前1 d晚间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F组仅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右美托咪定滴鼻前(T1)、髂筋膜间隙阻滞后1 h(T2)、过转运床即刻(T3)、过手术床即刻(T4)、摆体位时(T5)的HR、MAP、SpO2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术前1 d、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的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和里兹睡眠问卷(LSEQ)评分。记录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日间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1时比较,T3—T5时F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D组NRS明显降低(P<0.05);与F组比较,T3—T5时D组HR明显减慢,MAP和NRS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 D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LSEQ评分明显增高,F组LSEQ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F组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 D组LSEQ评分明显增高,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F组比较,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谵妄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日间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使术前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同时减轻术前疼痛,降低焦虑及术后谵妄发生率,提高围术期睡眠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侧卧折刀位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30),即气腹压力为12mmHg(1mmHg=0.133kPa,A组)和气腹压力为15mmHg(B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种类和剂量一致,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1min(T0)、侧卧折刀位即刻(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60min(T4)、手术结束后10min(T5)6个时间点MAP、HR、PetCO2、右眼ONSD,同时记录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眼痛、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3~4时两组MAP、HR、PetCO2、右侧ONSD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T3~4时B组HR、PetCO2、右侧ONSD明显高于A组,T2~4时B组MAP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侧卧折刀位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气腹压力12mmHg和15mmHg均可增加患者视神经鞘直径,但15mmHg气腹压力对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