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DI)、胆甾醇、丙烯酸β-羟丙酯为原料,合成了含胆甾醇介品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并用NMR、IR和元素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聚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和形态织构用DSC、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进行了测定和观察。  相似文献   
2.
由丙烯酰胺和甲叉丙烯酰胺在水油悬浮液中共聚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 (ZSP)系列 ,并用红外、溶剂吸收实验等对合成的ZSP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以商品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10 0为对照 ,研究了ZSP 10对使中华鳖致病的亲水气单胞菌外毒素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ZSP 10对毒素分离效率高 ,洗脱峰不拖尾 ,且结构和膨胀度可调 ,成本低廉 ,不易染菌霉变。经SephadexG 10 0和ZSP 10提纯的外毒素蛋白均保留了生物活性。根据SDS -PAGE的分析 ,确认经提纯的毒素蛋白的分子量为 3.2× 10 4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与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72例,未输血组212例,比较输血组与未输血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二元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单一与联合对术后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年龄、BMI、高血压、骨质疏松、手术时长、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手术时长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27%、84.34%,AUC为0.755(P<...  相似文献   
4.
采用γ射线预辐照PP纤维引发 4VP和AA(或AANa)或 4VP和MAA(或MAANa)接枝共聚 ,制得不同接枝率和不同链段结构的弱酸弱碱两性离子交换纤维。采用 4VP/AANa共接枝时 ,在不同单体投料比范围内获得高于 4 2 0 %的总接枝率。研究了纤维的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摩尔盐含量、交联剂含量以及接枝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适宜的接枝共聚反应条件为 :预辐照剂量为 8× 10 4Gy ,单体浓度 10 % ,摩尔盐加入量约 0 .0 5 % ,交联剂用量 2 % ,接枝温度 65℃ ,时间 4h。发现两性纤维呈现双螺旋结构形态。对比自制的弱酸、弱碱离子交换纤维 ,所制备的两性纤维对酸性、中性、碱性氨基酸的吸附量比较大 ,对不同氨基酸具有不同的吸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5.
6.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骨架,通过酯化反应,在SMA上接枝不同链长的高级脂肪醇侧链,制备了一系列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将SMA及其高级醇酯化物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及水接触角对共混体系的表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添加量范围内(w≤0.04),SMA的高级醇酯化物可以在HDPE薄膜的表面择优富集,可明显降低薄膜的水接触角,提高薄膜的表面能。  相似文献   
7.
用聚(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P(AA-co-HEA)]处理纳米Fe3O4粒子,制备了以配位键结合的分散稳定的磁流体。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共振谱(NMR)对P(AA-co-HEA)的分子量和共聚物两组分的含量进行了表征,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 is)和磁性能测量系统(M PM S)对P(AA-co-HEA)/Fe3O4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Fe3O4粒子粒径为10 nm左右,共聚物中丙烯酸组分通过配位键结合在Fe3O4粒子表面,悬浮液分散稳定并且具有对外磁场快速响应的特点,其复合材料还具有超顺磁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极性组分聚乙二醇在聚乙烯/聚乙二醇共混物中的表面富集特性。研究结果认为不同组分表面自由能的差异以及聚乙烯基体的结晶异相排斥作用是导致聚乙二醇组分向共混物表面富集的主要驱动力,而极性组分相区的大小和分布则是影响其选择性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相容剂的办法对聚乙二醇组分的表面富集程度进行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生物分子识别应用于分离科学使固相配基设计和亲和层析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本文着重列举各种用于生物分子分离的固定配基设计。介绍了蛋白特异性配基、亲和识别标记物 ,及在固定配基识别大分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亲和分析方法。也讨论了用噬菌体显示法获得成熟亲和配基  相似文献   
10.
将载体按其化学组成分类,综述蛋白质色谱填料的进展。文中还讨论了键合固定相、多孔复合材料和混合载体等新型复合材料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些载体在层析过程中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