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报告]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2003年1月间收治的绝经后老年女性乳腺癌215例的病理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平均病程为13个月,最长为4年;行经年限大于40年者为102例(47.4%);病理分期:Ⅱ,Ⅲ期为174例(80.9%);淋巴结转移者为141例(65.6%);病理分类:非特殊性浸润癌占67.4%;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9.4%.[讨论]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程长,病期晚;以浸润性非特殊性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多见合并症和并发症;临床治疗以手术加内分泌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的漏误诊原因及对策(附1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漏误诊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 12 3例甲状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甲状腺癌的同位素扫描“冷”结节率为 62 % ,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 42 %。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 5 8.5 3 % ,术前误诊率达 3 9.84% ,再手术率为 19.5 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率为 3 4.15 % ,结节钙化率为 2 1.14 % ,结节囊性变率为 2 9.2 7%。异位甲状腺 4例 ,隐性甲状腺癌 5例。结论 如果临床医生对甲状腺癌的临床特性、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有充分的认识 ,正确使用辅助检查 ,术者临床经验丰富 ,对术中探查有疑问的病例 ,能够及时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定能减少甲状腺癌的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是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并存,近年来,合并甲状腺癌者日益增多.本观察回顾性分析了曾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本病的病理特点、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4例乳腺癌标本中原癌基因HER-2进行测定,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位癌;腋淋巴结转移阳性者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复发转移者HER-2阳性表达率为100%.[结论]HER-2阳性表达可作为反映乳腺癌侵袭力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胃癌与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我院从1960年1月至1980年1月20年间住院治疗的胃癌病人856例。着重对老年人(60岁以上)胃癌182例(21.26%)和青年人(35岁以下)胃癌43例(5.02%)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7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5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病人总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82.6%和6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贫血、血小板增多、分化等级、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小板增多、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增多是继肿瘤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后,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19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胃瘫是一种胃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严重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胃癌术后,随着消化道原有解剖关系的改变、神经支配的阻断,其胃动力学的改变已引起不少科研工作者的关注。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我院收治可切除胃癌193例。其中术后出现胃瘫19例,应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46-65岁,平均52岁,占胃癌根治术后9.8%。19例病人均行Billroth-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后3~5d均排气,肠鸣音恢复。4~6d后拔除胃管进流食。7~12d病人出现腹胀、恶心,…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以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物1 d为主诉,于2005年7月5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史,否认有肿瘤家族史.检查身体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内可触及1个大小为1·5 cm×1·5 cm的肿物,质地较硬,表面尚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良好,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彩色超声波检查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内可探及大小为1·6cm×1·2cm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整,包膜不清;CDFI检查示肿块内可见分支状动脉血流信号;钼靶摄片检查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内有1个大小为1·3 cm×1·5 cm的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较高,结构稍紊乱,未见明确钙化;穿刺细胞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铁蛋白,CA242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以及与大肠癌某些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3例大肠癌病人血清中上述4种标志物(结果)大肠癌生血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铁蛋白和CA242的阳性分别为57%,39%,21%和54%,临床病理分期A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28%,0%,42%和57%,癌胚抗原在D期阳性率为100%,癌胚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腔镜手术中区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组织并有效避免手术中甲状旁腺及其血管意外伤害的方法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改良小切口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收治280例PTC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小切口组)、另140例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传统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手术并发症率。 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4、12、24 h,小切口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小切口组和传统组的血清PTH、血钙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小切口组患者的血清PTH、血钙浓度高于传统组(P<0.05)。术前,小切口组和传统组的TNF-α、IL-10、CR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 h,小切口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0测定值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小切口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3.57% vs. 11.43%,P<0.05)。 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PTC患者较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对甲状旁腺功能及炎症反应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