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医学各项活动中,虽然所研究的内容不同,但都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知识体系。即使是直觉和灵感等独特的医学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有赖于逻辑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补充。列宁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作为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更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解释、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然而现阶段的医学生所具有的逻辑修养完全适应不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因而医学院校必须在各科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预防处理机制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只有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才能更好地通过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进一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巩固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也日益紧迫、日益繁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工作入手,进一步探索,试图寻找符合临床医学教育及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些可行的设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存在考试焦虑的大学生进行测试,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采用SCL-90,SAS进行再次评估。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对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有效,其中SCL-90在躯体化、焦虑及抑郁等项指标上治疗前后有差异,且差异显著(p〈0.01-0.05),SAS量表辅导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对考试焦虑的大学生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1963年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首先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性[1]。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正经历着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所以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自我同一性混乱。因此大学生如何了解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适,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成为今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初步估计并分析脑卒中的比值比、人群归因危险度和几种因素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高血压、吸烟、饮酒、喜食咸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为4.658、2.483、2.209、3.623,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s)分别0.4 698、0.1 776、0.1 078、0.2 271,综合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0.6 835;常喝鲜奶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为0.236和0.423。结论控制高血压,并对其生活行为方式和饮食习惯加以干预,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市医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医生吸烟现状及对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医生的吸烟率和提高参与控烟的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牡丹江市8家医院416名一线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我市医生的总吸烟率为25.96%,影响吸烟率的主要是男性吸烟者(52.97%),其中30~40年龄组,外科医生,工作5~10 a,中级职称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医生中不吸烟者对吸烟有关问题的认识高于吸烟者(P〈0.05),68.03%的医生能常常主动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50%左右的医生能告诉病人"吸烟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害"。结论:应加强对吸烟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医院中加强控烟力度,改变医生的吸烟行为,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控烟能力,促进全社会控烟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制定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以期提高和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2019年2—6月随机抽取浙江省衢州地区和黑龙江省牡丹江、佳木斯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密集乡镇的农村留守妇女3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村留守妇女的人口学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年龄、家庭收入、居住状况、丈夫回家频率因素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差,家庭年收入低、丈夫回家频率低等都会降低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残痰人的真实态度。方法:采IAT内隐联想测验对56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内隐效应显著。是否接触过残疾人在内隐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1,52)=6.863,p=〈0.05)。大学生与残疾人关系类型在内隐态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存在隐性偏见。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它是人们通过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有关调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