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10μg/ml、20μg/ml、40μg/ml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白纹伊蚊C6/36细胞,以MMC作为阳性对照物,观察溴氰菊酯处理24h后对C6/36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三个浓度的溴氰菊酯对C6/36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溴氰菊酯浓度在40μg/ml时可诱导C6/36细胞SCE频率轻度增高(P>0.05),而溴氰菊酯浓度在10μg/ml、20μg/ml时,对C6/36细胞SCE频率没有诱导作用。表明溴氰菊酯对C6/36细胞的遗传学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2.
冬期淡色库蚊种群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于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分别在扬州,上海奉贤等地对冬期淡色库蚊种群生理生态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蚊在上述地区于10上旬出现滞育,翌年3月上旬开始解除。在上海雄蚊于2月份消失,新蚊于4月中旬出现。冬期各月份都可捕到吸血蚊,吸血蚊生殖营养协调。越冬蚊中大部分未吸血滞育蚊(98%),个别吸血蚊与经产蚊(2%)也可越冬。冬期该蚊具有变换越冬场所以及再次补充营养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亚致死剂量的 S—31183(类保幼激素)处理三带喙库蚊幼虫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蛹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幼虫期,并且与剂量大小有关。S—31183处理幼虫并不影响幼虫的发育时间,但可使幼虫化蛹时蜕皮受阻与羽化受到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用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处理后对媒介昆虫吸血行为与产卵的研究得到重视。作者为了进一步了解亚致死剂量溴氰菊酯处理淡色库蚊(Cnlex pipiens pallens)后对其产卵与卵孵化等有无影响,于1989年—1990年在实验室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杀虫剂处理对媒介蚊虫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媒介蚊虫的化学防治与毒理学研究中,开始重视亚致死剂量或低剂最杀虫剂处理,对媒介蚊虫生理生态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防治作用等。另外,在媒介蚊虫化学防治中,由于杀虫剂使用剂量不足,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人为操作技术以及昆虫本身生理特性等因素,使一些媒介蚊虫没有接触到致死剂量,亦即未被杀虫剂杀死。这些生存蚊虫的行为,产卵等活动有无变化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使用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6.
实验水池是评价杀虫剂效应和安全生的重要场所,水池中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是评价杀虫剂的基础资料和考核指标,本文报告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佛罗里达中部地区对应用于杀虫剂评价的实验水池中昆虫与其它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种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用羽化诱捕、勺舀、网拉及挖取底物法,从实验水池中共采到昆虫与其它无脊椎动物50余类,其中,羽化诱捕到的昆虫中摇蚊占93.9%,蜉蝣目昆虫占4.6%,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研究了溴氰菊酯对白纹伊蚊C6/36细胞的杀伤作用、形态影响以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果发现用溴氰菊酯处理24h后,对C6/36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7488μg/ml,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溴氰菊酯浓度在20μg/ml以上时可以诱发C6/36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间有间隙、胞质内充满颗粒,以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胞质出现空泡、染色质凝成粗大颗粒或无结构大块、大片细胞脱落、崩解、死亡。高浓度溴氰菊酯(160μg/ml)作用于C6/36细胞,其受损细胞的恢复与作用时间有关,作用24h的细胞,在经历一段生长停滞后,可缓慢恢复,而作用48h的细胞,则不可逆转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三带喙库蚊生殖滞育与其体内单糖成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气相色谱法对乙型脑炎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上海株不同生殖状态蚊及不同季节采自野外蚊虫体内单糖及其变化的分析结果。色谱图中出现21个色谱峰,其中已知单糖8种,主要为半乳糖、葡萄糖与甘露糖等,其次为核糖、阿拉伯糖与鼠李糖等,不同生殖状态蚊的单糖组分及其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实验室养殖蚊单糖组分及主要单糖含量比野外蚊多,野外蚊半乳糖、核糖与阿拉伯糖明显高于实验室养殖蚊。不同季节采获蚊的糖含量不同。繁殖蚊与解滞及夏季蚊核糖含量较高。短光照对核糖、鼠李糖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半乳糖、葡萄糖的摄入与转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综述了公共卫生蝇类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与内容,致病性生物及其灭蝇原理与方法,寄生性生物的灭蝇原理与方法以及捕食性与竞争性生物的灭蝇原理与方法,并对中国蝇类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