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以QCT测量的骨密度(BMD)为金标准,探讨双能CT(DECT)虚拟平扫在无体模的状态下定量评估BMD与骨质疏松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行腹部混合能量常规平扫(TNC)与能谱模式(GSI)三期增强扫描的病人,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50例。使用QCT Pro软件测量L1椎体BMD值。在训练集中比较常规模式平扫图像和GSI模式增强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中L1椎体CT值差异,并确定虚拟平扫椎体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虚拟平扫椎体CT值预测其BMD值的回归模型。验证集用来评估该方程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性以及虚拟平扫椎体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虚拟平扫的L1椎体CT值低于常规平扫(P < 0.01);在减去常规平扫后图像的总辐射剂量减少了21.94%;虚拟平扫CT值预测椎体BMD值的回归模型:BMD=102.375+1.349×CT值-0.321×年龄-0.433×身高(R2=0.979);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基于门静脉期的虚拟平扫椎体CT值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截断值分别为54.35 HU和64.51 HU。结论在不依赖体模的情况下,DECT虚拟平扫的椎体CT值能够可靠测量BMD,通过建立的预测BMD模型,可定量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是QCT技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方案与双能量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甲状腺CT增强检查且身体质量指数为18.5-23.9kg/m2的患者87例。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用常规模式扫描方案,采用50%ASIR-Ⅴ重组算法进行重组图像;B组用双能量模式扫描方案,采用50%ASIR-Ⅴ重组算法并以60Kev单能量重建。分别比较两组图像的甲状腺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记录两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与有效剂量。采用Mann-Whitney两独立样本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在甲状腺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CT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噪声在平扫期和动脉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剂量-长度乘积与有效剂量方面各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