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甲亢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 将我院就诊的8例误诊的甲亢患者分别进行甲状腺激素测定和详细的局部检查,并加以分析。结果 误诊病人甲状腺激素测定和局部检查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好转。结论 甲亢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全身性,极易误诊,应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甲状腺等组织进行详细的局部检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年胃癌呈上升趋势〔1,2〕。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 16~ 4 0岁胃癌患者6 5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中男 2 9例 ,女 36例 ;年龄 16~ 4 0岁 ,平均33.6 4岁 ;占同期胃癌人数的 9.0 9%(详见表 1)。1.2 胃癌部位 胃体部 2 5例 ,胃窦部2 3例 ,胃小弯 12例 ,贲门部 5例。1.3 病理类型 低分化腺癌 33例 (占5 0 .77% ) ,腺癌 2 4例 (占 36 .92 % ) ,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各 4例 (各占 6 .15 % )。1.4 临床症状 上腹不适 2 1例 ,纳差18例 ,反酸 15例 ,上腹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TFCC)对长链非编码RNA含BED型锌指蛋白3反义RNA 1(ZBED3-AS1)表达和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TFCC调控成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成骨样细胞株UMR-106分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TNF-α+TFCC组、TNF-α+pcDNA3.1组、TNF-α+pcDNA3.1-ZBED3-AS1组、TNF-α+TFCC-5+si-NC组、TNF-α+TFCC-5+si-ZBED3-AS1组、TNF-α+TFCC-5+pcDNA3.1组和TNF-α+TFCC-5+pcDNA3.1-ZBED3-AS1组。采用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p21的表达;RT-qPCR检测ZBED3-AS1的表达。结果:TNF-α处理后UMR-10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p21和caspase-3表达升高,ZBED3-AS1表达降低(P<0.05)。TFCC(1、10和100μg/L)干预或过表达ZBED3-AS1后,UMR-10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ZBED3-AS1表达增加,从而减轻TNF-α处理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抑制ZBED3-AS1表达减轻了TFCC对TNF-α作用下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过表达ZBED3-AS1增强了TFCC对TNF-α作用下UMR-1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TFCC通过上调ZBED3-AS1表达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观察组)和消化性溃疡非出血患者(对照组)各95例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情况,观察2者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和阴性的患者间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9,P=0.099);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达69.2%,显著高于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x2=16.256,P=0.001),而偶尔服用、短期服用及长期服用的患者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6,P=0.977).结论 单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消化性出血发生率高,但是与服用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国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esophagitis,RE)患病率不断上升 ,文献报道西方国家人群中RE的患病率为2 % ,老年人群为 5 % [1] 。我国国内一项 2 0 4 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RE发生率 5 % [2 ] ,陈中和等报告本地区RE检出率 1989~ 1993年为 4 .6 4 % ,而 1994~ 1998年增加至6 .0 5 % (P <0 .0 1) ,显示近 5年来我国RE患病率有升高趋势[3 ] 。因此对RE发病同制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其中关于RE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的关系成为焦点。许多人想探求…  相似文献   
6.
甲亢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亢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将我院就诊的8例误诊的甲亢患者分别进行甲状腺激素测定和详细的局部检查,并加以分析。结果:误诊病人甲状腺激素测定和局部检查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好转。结论:甲亢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全身性,极易误诊,应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甲状腺等组织进行详细的局部检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了解NAFL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法测定血清磷脂(PL),并以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PG)及肝酶等作为其他观察指标。结果NAFLD组血清磷脂值为(250.23±55.24)mg/dl,对照组为(229.23±39.03)m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12,P<0.01)。NAFLD组TC、TG、VLDL-C、FBS、ALT、AST、GC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AKP高于对照组(P<0.05)。而NAFLD组HDL-C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磷脂的代谢障碍造成血清磷脂升高。  相似文献   
8.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红慧  高云峰 《江西医药》2003,38(3):185-186
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85%通过非酶代谢。该药是目前唯一不完全依赖细胞色素P2C19酶基因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因而它在所有PPI中,是唯一对各种基因型患者都能提供稳定,相同的抑酸效果的药物。其药物耐受性好,被广泛关注并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为了观察该药物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对我院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并与奥美拉唑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随着碘盐的普及,甲亢患者的典型体征较以往明显减少,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2003年首诊误诊的14例不典型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与误诊原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碘盐的普及 ,甲亢患者的典型体征较以往明显减少 ,易误诊。现将我院 2 0 0 0 - 2 0 0 3年首诊误诊的 14例不典型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与误诊原因做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11例 ,年龄 2 1~ 6 5岁。本地患者 4例 ,年龄 34~ 6 5岁 ,外来务工人员 10例 ,年龄 2 1~ 39岁。1.2 首发症状表现  14例患者中上腹不适、纳差为首发症状 2例 ,顽固性腹泻为首发症状 3例 ,恶心、呕吐、乏力、血三系减少 1例 ,反复心悸、胸闷、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2例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房纤颤 2例 ,失眠多梦 1例 ,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