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曲麦枳术汤合五维赖氨酸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小儿厌食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对照组予口服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口服曲麦枳术汤加减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的总积分、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和铁的水平变化,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的总积分、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血红蛋白,微量元素锌和铁的水平变化。结果曲麦枳术汤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总有效率为86. 7%,明显优于对照组37. 9%(P 0. 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积分和主症积分明显降低(P 0. 01),微量元素血锌和铁的水平变化明显升高(P 0. 05),有统计学意义,而次症积分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和铁的水平变化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治疗后血锌和铁的水平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曲麦枳术汤合五维赖氨酸颗粒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有效提高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和铁的水平,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体积(PNV)与出院后干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出院前1周接受了增强CT检查的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资料,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半自动计算PN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出院后干预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08例NP患者,出院后有28例(25.9%)患者进行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的PNV中位数为437.0(223.8~957.8)cm^(3),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PNV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中位数642.0(308.5~1547.3)cm^(3)比398.0(204.1~792.2)cm^(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PNV≥620 cm^(3)和胰管中断是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干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CT严重指数评分(AUC0.855比0.755,P<0.05)。结论出院时PNV与出院后干预密切相关,新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出院后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碳酸锂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碳酸锂中毒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碳酸锂中毒患者的抢救经过及护理重点。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和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关键,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出院宣教是防止碳酸锂中毒和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及其与bcl-2、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9例却Hp性患者根除治疗及21例却阴性患者对症治疗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hTERT、bcl-2、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却阳性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6.2%,显著高于却阴性者(P〈0.05);却阳性者hTERT、c—my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却阴性者(53.8%比23.8%;53.8%比28.6%,P〈0.05)。邯根除者治疗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hTERT及bcl-2、c—myc蛋白表达与根除前相比均显著下降(16.9%比9.0%;59.3%比22.2%;59.3%比25.9%;59.3%比14.8%,P〈0.01),且与却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邯未根治组及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前bcl-2、c—myc蛋白与hTERT呈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9、0.474(P〈0.05)。结论却感染诱导细胞凋亡及hTERT过度表达,使胃黏膜不稳定性增加。根除却可纠正细胞凋亡失调,使hTERT表达下降或消失,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的可能性。bcl-2及c—myc蛋白对hTERT表达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ELISA以12株单克隆抗体(McAb)对55株EI Tor霍乱弧菌和用遗传学方法突变的28株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四种常规分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用12株McAb可将55株EI Tor霍乱弧菌分成11种抗原决定簇和18个McAb型,将遗传学方法的突变株分成9种抗原决定簇和10个McAb型。其中一株McAb 2B_1H_1F_3能识别所有55株 EI  相似文献   
6.
着丝粒是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为一DNA-蛋白质复合体。在调控细胞分裂和染色单体分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携带的蛋白质是其功能得以正确发挥所必不可少的功能元件。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着丝粒特异性蛋白质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制备特异敏感的诊断霍乱弧菌的试剂,我们于1984年曾建立霍乱弧菌小川型McAb,并对其诊断应用的价值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因所制备的McAb主要是针对霍乱弧菌小川型菌株,为了制备对本菌配套诊断试剂,我们使用化学CO_2缸法又成功地建立了霍乱弧菌稻叶型McAb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所分泌的抗体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用12株单克隆抗体对50株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的研究结果。采用的方法是ELlSA间接法:于酶联板中加入经鉴定的待检测的菌体抗原50ul/孔(1亿/ml),过夜蒸干包被,洗3次,加入1%BSA100ul/孔,37℃经1小时封闭,洗3次:加入McAb(1:80)50ul/孔,37℃1小时,洗3次,加兔抗鼠酶标抗体50ul/孔,37℃作用2小时,洗3次后,加底物20分钟后,用2M硫酸终止反应,于酶联免疫检测仪中测定OD值,以P/N>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所获得的12株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中有种特异性的三株(2B_1H_1C_6,2B_1H_1F_6及2B_1H_1F_3)单克隆抗体及抗霍乱弧菌多克隆抗体,作酶标抗体直接法和间接法,对霍乱弧菌模拟标本进行快速检测,探究在临床诊断应用中的价值。结果表明,酶标McAb较酶标多克隆抗体敏感,前者在10~4/ml菌时可以检出,后者要在10~4~10~6/ml菌时才能检出;同时表明酶标间接法比直法敏感,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酶标单克隆抗体对10株霍乱弧菌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0.
将获得的12株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中的一株“2B_1H_1C_6”的McAb与荧光素吖啶橙标记制成简易AOFA、对霍乱弧菌模拟标本进行快速检测,研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同时以霍乱弧菌多克隆抗体比较。结果表明:McAb-AO比PcAb-AO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前者仅对霍乱弧菌呈现荧光菌团,对其它肠道菌无交叉反应),在每毫升类模拟标本中含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