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分析微创胸腔镜手术(MIs)方式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VR)对患者术后的重症监护的优化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AVR手术的患者265例。其中117例患者接受微创胸腔镜手术(MIs),为MIs组;148例患者接受胸骨切开术(MS),为MS组。患者术后均进IC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匹配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重症监护时长及次要结局指标重症监护期间伤口愈合不良、心律失常、肺炎、胸腔积液、卒中、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主动脉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长、术区引流总量、血浆用量、血小板用量、红细胞用量、血制品总用量、手术费用、总计费用以及住院总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身高、性别、年龄、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病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S组比较,MIs组患者BMI较小、体重较轻、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存在差异、冠心病较多、体外循环时间较短、阻断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倾向性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ncRNA-TUG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LPS处理HIEC-6人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4 h构建脓毒症损伤模型。全转录组RNA测序分析LPS处理后HIEC-6细胞中的mRNA、microRNA及lncRNA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ncRNA-TUG1、microRNA-132-3p(miR-132-3p)、SIRT1 mRNA及SIRT1蛋白的表达在LPS处理后HIEC-6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体外转染技术改变LncRNA-TUG1、microRNA-132-3p及SIRT1的表达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LncRNA-TUG1对miR-132-3p及SIRT1的表达调控。CCK-8及流式细胞术分析LncRNA-TUG1、miR-132-3p及SIRT1对HIE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LncRNA-TUG1、miR-132-3p及SIRT1之间的靶向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RNA测序结果显示LPS处理后的HIEC-6细胞中出现LncRNA-TUG1及SIRT1表达降低(t=3.26,P<0.05以及t=2.55,P<0.05),但是miR-132-3p表达升高(t=4.12,P<0.05)。在体外细胞实验中,LPS处理后HIEC-6细胞后,LncRNA-TUG1及SIRT1表达降低(t=5.69,P<0.05以及t=5.712,P<0.05),而miR-132-3p表达升高(t=3.88,P<0.05)。LncRNA-TUG1过表达能够增加LPS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t=6.55,P<0.05)同时降低其凋亡率(t=3.94,P<0.05)。上调LncRNA-TUG1可以降低miR-132-3p的表达(t=4.66,P<0.05),同时增加SIRT1 mRNA(t=3.91,P<0.05)及蛋白的水平。转染miR-132-3p mimic可以抑制SIRT1 mRNA(t=4.08,P<0.05)及蛋白的水平。在LPS处理的细胞中,与仅转染pcDNA3.1-LncRNA-TUG的细胞相比,共转染miR-132-3pmimic和siRNA-SIRT1的细胞增殖率较低(t=4.55,P<0.05以及t=5.67,P<0.05),凋亡率较高t=3.90,P<0.05以及t=4.22,P<0.05)。结论lncRNA-TUG1可能作为ceRNA调控miR-132-3p/SIRT1从而减轻LPS造成的HIEC-6细胞损伤。干预lncRNA-TUG1/microRNA-132-3p/SIRT1调控通路可能成为防治脓毒症引起小肠损伤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白藜芦醇实验组(CLP+白藜芦醇组),每组15只,采用CLP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术后72h每组选取存活的5只小鼠处死并取材,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标志物-1(KIM-1)、沉默信息调节相关酶1(SIRT1)表达情况;观察小鼠肾脏结构、肾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生存率,检测肾脏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肾小球毛细胞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颗粒性变样,管腔缩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升高(均P<0.05),血清NGAL、KIM-1水平均升高(均P<0.05);可见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SIRT1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小鼠7d成活率为0%。与CLP组相比,CLP+白藜芦醇组小鼠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不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有所减轻,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降低(均P<0.05),血清NGAL、KIM-1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SIRT1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小鼠7d成活率为30%(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信号抑制凋亡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探讨脾血管优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胰体尾良性或交界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2例;余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53例,离断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Warshaw法)3例。手术时间65~220(160±30)min,出血量30~500(100±25)mL,术后住院时间5~21(8±5)d。术后并发生化瘘15例,B级胰瘘2例,C级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13例,慢性胰腺炎肿块5例。结论 脾血管优先技术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有助于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提高腹腔镜胰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