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与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至2005年43例(43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其中,25例给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简称青光眼阀组);18例给予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简称冷冻组)。术后记录视力、眼压、炎症反应、用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眼压>21 mmHg的患者分别为青光眼阀组28.0%、冷冻组27.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8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比较青光眼阀组明显优于冷冻组(P<0.01)。术后1周和2个月冷冻组炎症反应明显重于青光眼阀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均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光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与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方法均疗效持久且安全,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其中青光眼阀组术后炎症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好,适合于术前视功能较好且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冷冻组术后炎症反应重,更适合于术前视功能差且经济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2种小瞳孔下行葡萄膜炎并发性白摧障摘出和瞳孔成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30例34只葡萄膜炎严重后粘连并发性白内障的眼接受了该2种手术,手术方法:91)剪除瞳孔区机化的前囊膜,瞳孔缘剪开,水分离核,囊袋内晶关於 本圈匙反转娩出晶状体体核。人工晶状体(IOL)植入;(2)上方虹膜根部切除,分离并剪开上方虹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IOL植入,最后缝合上方虹膜,人造圆形瞳孔。结果 术后34眼瞳孔均在3.0-3.5mm,并保持圆形,均无后囊膜破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视力均比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在采用所介绍的2种手术方法后能获得良好的视力和圆形瞳孔,而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的抗胆碱作用不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而且作用较强而全面(对M1、M3、N1、N2受体均有作用),故能较好和较全面地对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胆碱能功能亢进的一系列中毒症状,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或轻。而阿托品由于对M1、M2、M3受体均有作用(无选择性),对N1、N2受体又无明显作用,故不但疗效较盐酸戊乙奎醚差,而且不良反应较大较多,剂量过大容易导致中毒。  相似文献   
4.
囊袋内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毕宏生,蔡婉婷,王兴荣,张建华,刘力,吴秀英目前,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良好方法。然而,该手术对角膜内皮和色素膜组织仍有一定的损害。为减轻或避免这些损伤,近些年来一种新型术式即囊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2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置入瞳孔扩张器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2例(40眼)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做2.2 mm透明角膜切口后植入Graether瞳孔扩张器扩大瞳孔,然后完成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前房反应、瞳孔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Graether瞳孔扩张器在术中可使瞳孔直径维持在5.5~6.5 mm左右,40眼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无虹膜损伤、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视力≥1.0者6眼(15%),0.5~0.8者22眼(55%),0.1~0.4者11眼(28%),0.05~0.08者1眼(2%).术后随访瞳孔形状呈圆形或近圆形,均有瞳孔对光反射.结论 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中置入瞳孔扩张器治疗小瞳孔白内障,既可以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又可以保护虹膜组织,增加了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手术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orcher 50C型人工虹膜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无虹膜及严重的虹膜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4例(16眼)白内障摘出囊袋内植入Morcher 50C型人工虹膜后再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3~6个月。结果 16眼术后瞳孔直径5.5mm,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Morcher50C型人工虹膜可以作为治疗外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无虹膜及严重虹膜缺损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可以避免术后复视、眩光等症状,恢复最佳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女性患者,16岁。因右眼突出20天入院,门诊诊断为“眶内占位性病变”。入院后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2,右眼球向前下方突出,眶内上角触之饱满,似有肿物约2×2cm大小,突出眶内缘1cm,该肿物表面光滑稍有活动,质软,眼球向内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晶状体、玻璃体等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半脱位的疗效,对37例(40眼)先天性、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患者采用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去除脱位或半脱位的晶状体,并用小梁切除术、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因晶状体脱位引起的并发症,其中26例(29眼)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本组患眼均成功去除晶状体,60.0%患眼术后矫正视力≥0.5,16例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获得控制,5例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认为晶状体、玻璃体等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半脱位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视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复发、黄斑水肿和需行激光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变化、葡萄膜炎反应、黄斑水肿和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第一次及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较术前均提高(P〈0.001);术后3个月女性葡萄膜炎并发瞳孔后粘连的几率较男性高(P〈0.05);术后发生葡萄膜炎的患眼黄斑水肿发生率也较高(P〈0.05);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55岁的患者中较高(P〈0.05),而术前全身应用激素和使用三片式硅凝胶人工晶体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P〈0.05)。结论绝大部分患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鉴别可能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如术前预防性、术后高频率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有选择地植入人工晶体等,均能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AcrySof(R) IQ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60眼),其中植入AcrySof(R) IQ IOL 60例76眼,为IQ组;植入AcrySof(R) Natural 72例84眼,为Natural 组.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球差和并发症,问卷调查患者不良视觉症状和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IQ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4.92±0.10,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5.02±0.10; Natural组UCVA为4.89±0.12, BCVA为5.00±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 IQ组为47.44±10.95、27.72±6.69、7.62±2.04和40.61±10.48、22.73±6.88、6.38±1.22;Natural组为31.55±6.68、24.67±5.49、6.17±1.43、27.27±5.78、17.62±3.90、4.83±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差IQ组为(0.09±0.04)μm,Natural组为(0.52±0.1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00).问卷结果 显示IQ组较Natural组术后眩光、光晕的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R)IQ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角膜的正球差,减少了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提高了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善了视觉质量,获得了患者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