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3例,对其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心电图改变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选取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56例发现心电异常,百分率为88.9%,其中48例具有2种以上心电异常,占76.2%,且心电图异常情况出现时间多为发病24小时内。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越差,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其变化能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变化情况进行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可检测患者心电图变化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影像学特征,评估MRI在其诊断a-~Ig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I临床医院磁共振室2011年1月-2011年11月4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与术前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①40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8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T1WI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增厚的结合带与子宫肌层间分界欠清晰。11例T,WI的低信号病灶中可见点状高信号灶,其中5例在T1WI上可见类似高信号。②局限性子宫腺肌病22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可见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19例T,wI低信号肿块影内可见高信号点状病灶,其中13例T1WI上可见相似点状高信号,3例T2WI呈较均匀低信号肿块影。22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病中,14例位于子宫后壁,6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③40例中,21例合并其它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平滑肌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9例,宫颈Nabothian囊肿5例,其中4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妇科疾病。④40例均行术前妇科B超检查,诊断正确23例,12例误诊,5例漏诊。MRI正确诊断37例,3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结论MRI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清晰的显示病灶,做出明确诊断,对于指导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乳房肿块是临床常见症状,占各器官肿块的首位。以往采用冷光源作透照检查,但准确率低,且不能成像。我院自2000年采用电脑红外诊断仪作检查。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0月期间172例以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诊断兔头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准确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VX2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Gd-DTPA增强前行T1WI、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注射Gd-DTPA 80s后行T1WI序列扫描。测量淋巴结、同层肌肉的ADC值,计算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测量增强前、后T1WI序列淋巴结、同层肌肉的信号强度(SI)值,计算增强前后信号强度比值(S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炎症组取出淋巴结26枚,肿瘤组取出转移淋巴结14枚。炎症组、肿瘤转移组淋巴结的rADC值、SI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0,4.76,P均<0.05);利用r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3,阈值0.88,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2.9%;SIr值的AUC是0.81,阈值是1.66,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8.5%。结论:炎症组、肿瘤转移组淋巴结的rADC值、SI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DC值比钆剂增强扫描SIr值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与肺癌空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肺结核空洞患者和50例肺癌空洞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对两组肺部空洞特征及病灶周围组织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空洞患者肺部空洞特征中结节、毛刺、分叶、气液平面、内壁光滑和外壁毛糙等表现发生率高于肺结核空洞患者,钙化、卫星灶表现发生率低于肺结核空洞患者(P<0.05);肺癌空洞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特征中炎症、纵膈淋巴结钙化和肿大、胸膜凹陷发生率低于肺结核空洞患者(P<0.05);两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和肺癌患者肺部空洞病变进行扫描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两种疾病,对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因此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χ 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χ 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χ 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χ 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χ 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χ 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χ 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χ 2=6.513, P=0.011)。 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35岁)妊娠晚期心电图(ECG)变化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妇产科产检和分娩的378例高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70例非高龄孕妇(35岁)作为对照组,均在妊娠晚期接受ECG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异常ECG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随访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短P-R间期、ST段压低、电轴左偏、导联低电压等异常ECG发生率,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以及房性早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窦性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未见差异(P0.05)。两组ECG正常孕妇中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ECG孕妇中,观察组的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妊娠晚期异常ECG发生率较高,其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应加强产前心电监护,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