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血红蛋白H(简称HbH)、多见于东南亚地区的溶血性贫血、在我国广东、广西和四川也较常见。由于本病常有肝脾肿大及黄疸、易误诊为肝炎、且长期得不到确诊、致到处求医造成时间浪费、经济损失、甚而使病情加重,给病患造成不应有的痛苦。本文一例延至十二年才得到确诊治疗、实可引以为戒。现将我们所记录的资料整理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供参考。覃××、男、19岁、工人、广西籍、未婚青海赛什克农场工作,住院号236158、1981、821入院。皮肤巩膜黄染十二年。患者于七岁时,因感冒发热后,出现巩膜发黄,皮肤黄染,伴头晕、乏力,住当地医院治疗十余日,自感症状消失,黄疸减轻而出院,  相似文献   
2.
近年国内对血红蛋白病进行了普查,已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有30种之多,且新的类型还在陆续发现。但国内血红蛋白D尚少见,尤其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者未见有报告。现将我们临床系统观察、并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达到完全缓解的一例报告如下: 周××女,25岁,棉纺厂工人,江苏籍,已婚,住院号237245,于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入院,因头晕、乏力已三年,近三个月症状加重,伴恶心、纳少、心悸而入院。患者于七八年十二月因头晕、纳少、乏力、鼻衄、以贫血待诊收我院内科治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异常血红蛋白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表明,HbG组异常血红蛋白的比例较高,分布较广。陕西及青海省血红蛋白病协作组于1981年普查时分别发现两个无血缘关系的家系,均有电泳位置相当于HbG的慢速异常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4.
HBsAg 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积极预防,以及判断预后,均有极大意义。但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肝功能改变有何关系,各项肝功能的异常改变、与 HBsAg 是否平行,尚未见有报导。本文的调查,在随机送检肝功能同时,测定 HBsAg,并与体  相似文献   
5.
血红蛋白病是血红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分子结构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本病遍及世界,携带此病基因约一亿多人。国内自1940年首次发现血红蛋白病以来,已发现近30种血红蛋白病,有些省已进行了较多人群的普查,尤其是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全国血红蛋白病的开展。我省地处高原,位居内陆,有否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管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变及肝癌,因此本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较大的传染病。随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迫切要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的诊断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方法较多,目前普遍应用推广的有琼脂扩散(AGD)对流免疫电泳(CEP)反向血凝试验(RPHA),  相似文献   
7.
血清中转氨基酶于临床诊断上价值比较大者有二。一为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基酶(简称SGOT);另一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基酶(简称SGPT),因该项试验检查应用广泛,但多年来在海拔较高地区尚无一个统一的正常值。二者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小部分存在于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