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45例经过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鼻咽部鳞状细胞癌的Ⅲ期或Ⅳ期患者并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放化疗组,放疗总剂量DT(68-72)Gy/30f,5次/周,颈淋巴结剂量为(56-70)Gy/(5.5-7)周,2Gy/f。同步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40mg/m2,2次/d,口服,连服28d,42d为1个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2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依从性好,毒副反应轻。单放组CR率为60.87%,放化疗组CR率为90.91%,两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放化组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高,主要是轻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骨髓抑制较单放组明显(P<0.05);放化组皮肤反应无明显加重(P>0.05),但Ⅲ、Ⅳ度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高,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和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AT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 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道黏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 组组织中ACAT1 和ACAT2 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其表达量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ACAT1 和ACAT2 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肠道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肠癌组织高于另外两组。ACAT1 和ACAT2 的基因表达与患者的年龄、Duke 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且二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P <0.05)。结论ACAT1 和ACAT2 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临床上早期诊断结肠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胸腺肽α1联合LV/5-Fu持续灌注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亚叶酸钙(LV)/5-氟尿嘧啶(5-Fu)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该疗法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将4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4—8周用LV/5-Fu方案持续灌注化疗6个周期;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连续3a。治疗期间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38,治疗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3a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定期给予胸腺肽α1治疗,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对预防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的急性心脏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卫平  蒋振旻  吴耀贵 《医药导报》2009,28(9):1216-1217
[摘要]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或多柔比星(ADM)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及急性心脏毒性。方法128例癌症患者分为ADM组63例,THP组65例; THP组又分为THP老年组15例,THP普通组50例。THP剂量为60 mg&#8226;(m2) 1, ADM为50 mg&#8226;(m2) 1,THP老年组将总量分为二次静脉滴注,其余均为总量一次静脉滴注;用药期间静脉滴注维生素C 4 g&#8226;d 1,老年THP组 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8226;d 1。结果THP组(老年组+普通组)和ADM组有效率分别为55.4%和5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化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8例,占6.2 %,其中ADM组6例,THP 2例。结论THP或ADM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相当,THP急性心脏毒性较低;对老年人,既往有高血压或心绞痛病史,化疗前心电图异常者应选择THP。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搜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3月。纳入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 Cochrane 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章,包含1 0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榄香烯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治疗疗效(RR=1.36,95%CI:1.15~1.60,P=0.000 3)。亚组结果表明,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顺铂组(RR=1.46,95%CI:1.14~1.87,P=0.003)。榄香烯并不显著增加胸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可提高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良好。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欠佳,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SAP 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胰管内推注4%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SAP 缬沙坦组在造模后用灌胃针灌注缬沙坦,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各组术后2 h后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AMY)和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SAP 缬沙坦组的胰腺病理改变、血清淀粉酶、MPO与SAP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的不同,急诊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脱水、大剂量激素等,迅速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然后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 24小时内症状缓解率为32.6%,72小时总有效率为93.0%。2周内完全缓解率为23.3%,4周内完全缓解率为87.5%。1例患者无缓解,全组无死亡。 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SVCS的主要方法,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应首选对原发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能使肿瘤短时间内发生退缩,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病理诊断不明的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病情危急时放疗可首选,以免延误诊治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次放射治疗与多次分割放射治疗对于骨转移性疼痛止痛效果。方法:放射治疗41例骨转移病灶为1~3个的中重度疼痛病人,非随机分为两组:单次照射组(A组)20例和多次分割照射组(B组)21例。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同,疗效相似。总有效率A组65%(13/20),B组66%(14/21),完全缓解率两组分别为15%(3/20)、14%(3/21),部分缓解率两组分别为50%(10/20)、52%(11/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于转移骨痛疗效显著,单次放射治疗与多次分割放射治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免疫缺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且免疫功能正常的1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手术完全或部分切除,4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15例给予化疗和放疗,2例未行放化疗。化疗采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2.0g/m静滴,每周1次,连用3周;第4周开始放疗,6例脑脊液异常者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9例脑脊液正常者仅行全脑放疗。结果 6例HD-MTX加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中5例(83.3%)出现3级白细胞减少,未出现其他3级以上毒副反应。随访9~46个月,2例未行放化疗者术后1个月复发;15例行放化疗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1例失访,13例未复发存活,2年生存率69.2%。结论 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手术仅有诊断意义,采用HD-MTX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提高疗效及生存率,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