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刺楸茎皮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广西产的刺楸茎皮中提取分离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方法:经醇提、系统分离、硅胶和大孔树脂分离获得3个部分的提取物(A、B、C),分别进行降血糖药效试验,确定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再进行分离和单体成分的鉴定。结果:在有效部分提取物(A)中获得3个单体成分,分别为丁香脂苷[lirioden-drin(Ⅰ)],刺楸皂苷B(Ⅱ)和刺楸皂苷H(Ⅲ);经相应分离和药效试验证实,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部位存在于提取物(A)中,而在提取物(B)和提取物(C)未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结论:首次在刺楸中发现丁香脂苷成分,并且提取物(A)经药效实验证实是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3月~2009年6月在我科行髓核摘除椎体间融合固定术治疗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4例,其中行单侧内固定22例,平均随访20.3个月;双侧内固定32例,平均随访19.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无统计学差异,术前VAS评分及ODI评分单侧组分别为7.23分和42.36分,双侧组分别为6.96分和41.88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单侧组分别为2.77分和16.82分,双侧组分别为2.91分和18.75分,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比双侧组平均减少22min,出血量平均减少57ml,住院费用平均减少6007元,两组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达到双侧内固定同样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对收治的57例年龄〉70岁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术前详细评估和内科处理后均行双极人_丁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按Harris标准进行l临床效果评定:优50例,良4例,中3例,有2例术后1年内因内科疾病死亡。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有效方法之一,严格术前评估,术前控制内科合并症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ETN(Expert Tibial Nail)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及ETN相对于普通胫骨交锁髓内钉的优点。方法:采用闭合复位ETN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5例。结果:经术后5~17个月的随访,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双下肢均等长,功能恢复按Sanders标准进行评价:优14例,良1例。结论:ETN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适应范围更广,是一种更安全方便牢固,创伤小,愈合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柱双侧内固定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融合椎体的骨量丢失以及临近椎体退变加速。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1/2010-0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JOA评分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固定后及末次随访与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5例患者中优3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个月后X射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剧烈疼痛,具有创伤小、疗效佳及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来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因而疼痛的缓解并不能全面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效性。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及同期24例进行保守治疗的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椎体成形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椎体成形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 〈0.05),治疗后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畸形,提高下腰部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野生半夏与栽培半夏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半夏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氯仿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7nm波长下测定,并作方差分析.结果: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和回收率(100.1%).RSD为2.3%.野生半夏与栽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显著(P=0.010<0.05).结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从生物碱含量角度而言,栽培半夏品质优于野生半夏.  相似文献   
8.
大孔吸附树脂法与正丁醇法提取分离刺楸中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小军  杨月  陈旭 《华夏医学》2006,19(2):215-217
目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分离刺楸中的皂苷成分。方法:经预处理纯化后,分别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与正丁醇法进行分离后,进行纯度分析,计算得率。结果:该法提取率为2.05%,产品得率、外观颜色均优于正丁醇法(得率为0.41%),且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分离该植物的皂苷成分,用于其他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6月行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其中单侧内固定16例,平均随访22.1个月;双侧内固定24例,平均随访20.8个月.比较2种手术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及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符合标准的45例行经PVP的患者,分为2组,伴有裂隙样变者为A组20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为B组25例.对比2组术前损伤程度、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2组术前、术后1周、1年通过复查X线片对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椎手术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程度A组较B组明显,注入骨水泥量 B 组少于A 组.术后2组患椎高度、后凸Cobb角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更为显著,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裂隙样变的存在对患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无明显影响,裂隙样变者术后患椎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相对更明显.PVP治疗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