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及临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安全且有效,介绍自行研制的火炬内固定器械及在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中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通过器械生物力学测试,临床治疗14例患者(骨折10例、滑脱4例),对复位及固定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胸腰椎骨折均满意复位,腰椎滑脱中3例退行性滑脱未完全复位,1例崩裂性滑脱复位满意,随访均无高度丢失、断钉、松动、椎体滑移加重等并发症。结论:该器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坚强、稳定,但对腰椎滑脱的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其分离复位间距的适当量化对评价手术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对111例新鲜下肢长管骨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的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金骨威、固骼生、同种异体骨),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植骨部位组织反应情况,每隔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3种植骨材料在骨折愈合方面的疗效。结果111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但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方法不同,骨折愈合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相容性等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明确、可靠,植骨材料不同的特性影响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仍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固定效果 ,简化操作 ,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方法 采用 7具成人胸腰椎脊柱固定标本 ,造成椎体骨折 ,用自行研制的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加以固定 ,应用应力分析方法与其他椎弓根内固定器械作对比。结果 自行研制的火炬 (Torch)椎弓根内固定器械与SF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比Dick明显优越 (P <0 .0 5 ) ,在实验中显示其操作简便性。结论 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生物力学性能优良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支柱块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体压缩骨折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置入治疗(共用42枚椎体支柱块),观察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比、Cobb角、VAS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10~24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治疗后伤椎高度比、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椎弓根支柱块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增强椎体前中柱的支撑,有效地恢复并维持伤椎的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CCP组40例,PFNA组52例。比较两种术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平均8.3个月。PCCP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上优于PFNA组(P〈0.05);而PFNA组术后下地时间优于PCCP组(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FNA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区别。结论 PCCP和PFNA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在稳定型骨折类型中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CCP更适合于高龄股骨粗隆31A1,31A2的稳定性骨折;对于不稳定的31A2型骨折和严重骨质疏松的骨折,应选用PFNA髓内固定,以获得更佳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股骨端两种不同方法固定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0例,胫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根据股骨端不同固定方法分为两组:Ⅰ组为可吸收挤压螺钉组,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4~39岁,平均26.8岁;Ⅱ组为悬吊钢板组,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3~42岁,平均27.2岁.术前及术后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6~20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结果均转为阴性.Ⅰ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3.30±5.20)分增长到重建后(91.20±6.20)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6.25±6.20)分增长到重建后(93.00±4.60)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目前并不能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FNA、Gamma3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钉道偏外的矫正方法和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5例扩髓时出现钉道外偏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及时用止血钳环向内推压导针以及阻挡钢板等方法矫正外偏的钉道。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髋内翻畸形及股骨头切割。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结论止血钳环向内推压导针以及使用阻挡钢板等小技巧的应用,明显改善PFNA、Gamma3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骨折扩髓时钉道外偏现象,主钉顺利置人,骨折获得良好复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8月采用PFNAⅡ微创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共47例。手术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C臂机动态透视,小切口安放置入PFNAⅡ内固定器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30-75)min],平均术中透视次数为16.5次[(12-28)次],平均术中失血量为92.7 mL[(35-180)mL]。术后4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6-18)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折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8-15)周],全部患者无髋内翻畸形,无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及迟发型股骨干骨折。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6%。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的设计更符合我国人群股骨近端解剖结构,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愈合效果好,适合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临床应用及短期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应用经由内向外(通过胫骨隧道)方法行股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采用悬吊固定,胫骨隧道固定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佩戴可调式膝关节固定支具3个月行康复训练。术前和术后分别采用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前Lachman试验存在阳性体征,术后仅1例呈弱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4~51分,平均47.5分;术后半年Lysholm评分为71~95分,平均87.3分。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用于重建单纯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早期疗效好的优点,然而术后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不可忽视,中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