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现代文献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要素的特征,进而分析其病机特点。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上检索近5年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文献,对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72篇,涉及证候要素9种。其中证候分型调研文献13篇,涉及总病例数3606例,证候要素由高至低为血瘀(74.13%)、痰浊(62.92%)、热邪(43.01%)、阴虚(29.37%)、血虚(25.01%)、气滞(23.29%)、气虚(19.72%)、毒邪(12.76%)、阳虚(9.87%);医家论点文献为59篇,涉及医家59位,证候要素由高至低为血瘀(93.22%)、痰浊(74.58%)、气虚(54.24%)、阴虚(30.51%)、毒邪(28.81%)、热邪(23.73%)、阳虚(8.47%)、气滞(3.4%)、血虚(1.7%)。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常见证型之一,常由肝气郁结证转化而来。目前,对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脾虚时,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脑肠轴异常、脑电生理功能紊乱。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治疗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关系密切。该文将近十年有关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标准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效应及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措施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按摩、中医心理、中药泡洗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疗程为3个月。[结果]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的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程度与对照组相当,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社区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传统西医康复方法相当,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西医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措施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按摩、中医心理、中药泡洗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疗程为3个月。[结果] 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的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程度与对照组相当,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社区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传统西医康复方法相当,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西医康复。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