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脏重构近、中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LVEDD与LVEDV较术前缩小,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LVEDD与LVEDV进一步缩小.封堵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缩小,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RVd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泛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 nmolecule-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需行PCI的不稳定心绞痛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随机分为强化调脂组和常规调脂组,术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10mg/d;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血脂(TC,TG,LDL—C,HDL—C)以及术前,术后48h,术后3个月sICAM-1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TC和LDL—C显著下降(P〈0.01),且强化调脂组较常规调脂组下降更显著(P〈0.01),而HDL—C和TG改变不显著(P〉0.05);术后48h,两组sICAM-1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后3月两组sICAM-1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且强化调脂组较常规调脂组下降更显著(P〈0.01);TC与sICAM-1呈正相关,(r=0.2413,P〈0.05),LDL—C与sICAM-1也呈正相关(r=0.2691,P〈0.05)。结论:强化调脂治疗比常规调脂治疗更能显著降低PCI患者术后TC,LDL—C和sICAM-1水平,其降低sICAM-1水平可能与降脂治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来探讨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4 mg/天)、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天)和联合用药组(缬沙坦80 mg/天+培哚普利4 mg/天).各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定量、24 h尿蛋白总量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3组血清肌酐定量较治疗前稍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24 h尿蛋白总量、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比培哚普利组或缬沙坦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培哚普利组与缬沙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减少蛋白尿,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以及尿液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ylargine,ADMA)的影响。【方法】将CH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78例)和B组(82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B组采用常规治疗,疗程2周。另设3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治疗前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血浆和尿液的ADMA。【结果】CHF患者的ADM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心功能NYHAⅣ级患者ADMA浓度较Ⅱ级和Ⅲ级者都有明显升高(P<0.01);A、B两组治疗后ADMA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浆和尿液ADMA浓度水平,最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诊断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针对诊断学教学特点,我们在诊断学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教学改革精神为动力,以培养新世纪人才为契机,不断努力地寻求、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以下是我们多年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离压氧应用范围的日趋广泛,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电图可发生多方面的改变,我们观察200例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发现R波振幅(RWA)起了明显的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安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透析通量将其分为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低通量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组透析频次:4 h/次,3次/周,透析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半年后观察透析效果,包括: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及炎症指标[血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调查,观察1年、3年生存率。结果透析半年后,高通量组BUN、FPG、2hFPG、β2-MG、hs-CRP水平均低于低通量组,Scr水平高于低通量组(P0.05)。透析1年,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年,高通量组生存率72.50%,高于低通量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提高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CCC形成,将26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对CCC形成组者,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26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401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与B组(P<0.05 ), B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组(P<0.05); 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MI、血清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