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先天性巨结肠症(HD)结肠内出现肽能神经支配紊乱,因此,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结肠壁内含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脑啡肽(ENK)能神经的支配及改变。结果发现:HD受累结肠麦氏粘膜下丛及欧氏肠肌丛内缺乏VIP、SP和ENK能神经元成分,外来源支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胃化学性急性炎性损伤对胃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在胃壁埋植应力传感器,于术后5-7天应用X-Y平衡记录仪进行实时动态记录正常MMC及经胃管导入甲醛生理盐水后MMC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胃可记录到典型的MMC活动;灌胃醛后胃MMC明显改变,出现阵发性收缩。结论:胃化学性急性炎性损伤影响胃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相似文献   
3.
采用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对移植肠ATPase、AKP和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肝小肠联合移植与单纯小肠移植相比①前者能延长受体动物的存活期,并对移植小肠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减轻和延迟作用;②肝小肠联合移植的移植物内ATPase、AKP和AChE活性反应较好。结果表明上述3种酶活性的改变能相应地反映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和受体动物的生存状态,并可以作为器官移植后临床监测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鼠左腓总神经离断后与胫神经端侧吻合,于术后第1至8周取L4~5脊髓和背根节(DRG)做冰冻切片,分别显示前角运动神经元(SMN)AChE活性和DRG神经元NOS活性。结果发现;①正常鼠SMN-AChE活性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外侧核SMN-AChE活性和阳性细胞数,于术后2~3周比正常者明显减低,有的SMN-核周体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4~8周,SMN酶活性和阳性细胞数渐增,并明显高于正常者。同体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期比较,SMN酶活性相对较弱。②正常鼠部分中-小型DRG神经元NOS活性为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于术后第1~4周,NOS活性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者明显增高;术后第5~8周其渐趋正常。对照组DRG神经元NOS活性表达较强及与实验组有相应的变化梯度。二组DRG内均见到空泡样变性的神经元核周体。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所产生SMN-AChE活性增强,可能是轴突再生的反应,并对由NO介导的一级感觉信息传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NADPH二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NANC抑制性神经系统。结果提示狭窄段肠管缺乏NOS阳性神经丛,肌层内有散在神经纤维,有时可见到粗纤维或小神经干;正常结肠和巨结肠正常段富含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提示NO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In the present study, 121 patients with lumbar vertebra hyperosteogeny were dividedinto following four groups for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intens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Group1), hydro-acupuncture group (Group 2),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hydro-acupuncture group (Group3) and analgesic liquid for spur group (Group 4).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plus hydro-acupuncture is the best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vertebra hyperosteogeny.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V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纯种雄性Wistar大白鼠49只,体质量220~280 g(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干预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VD模型组(n=40).用避暗试验测定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手术7 d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将出现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36只V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及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动物,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g、银杏叶提取物100,150,200 mg/kg灌胃10 d后,再用明、暗箱装置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胆碱酯酶染色观察了各组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GBE对VD大鼠避暗试验的影响.②CA1区胆碱能纤维染色的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训练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遭受电击的累积刺激时间(cumulated stimulation time,CST)明显延长;记忆测试中小鼠从放入明室到进入暗室遭受电击的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ency,STL)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CST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学习训练中小鼠首次遭受电击后从暗室逃入明室的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EL)明显缩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记忆测验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STL明显延长,EL明显缩短,CST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稀疏,吸光度明显降低(P<0.01).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变密,吸光度明显升高(P<0.01),表明GBE可以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的含量.结论GBE对VD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方法 将 4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模型非治疗组 ,每组 12只。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应用避暗法、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结果 电针治疗组中有记忆力的大鼠占 5 4.5 5 % ,模型非治疗组为 9.0 9% ,电针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 (P <0 .0 1) ;电针治疗组的海马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密度亦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P <0 .0 1)。结论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国内本实验室曾首次报道脊髓胶状质及外侧脊核核区出现强的αo免疫反应性,与一些参与感觉调控的神经肽在该区的分布类似,提示鸟核苷酸调节蛋白可能与一级传入信息的传递有关。目的:采用切断大鼠单侧背根后观察胶状质内αo免疫反应性的改变。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1995—12/1996—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选择SD健康成年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组5只(未经任何处理)。②切断背根组10只(右侧)。③对照组(未切断背根的左侧作为对照)。方法:大鼠在100g/L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下,切断右侧腰1~3脊神经背根,术后存活48-60h。用兔抗鸟核苷酸调节蛋白αo亚单位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大鼠脊髓内αo免疫反应性,对鸟核苷酸调节蛋白进行定位,观察其在切断脊神经背根后的改变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角Ⅰ~Ⅲ层及外侧脊核区的αo免疫反应性。②切断背根组鼠脊髓后角Ⅰ~Ⅲ层及外侧脊核区的αo免疫反应性。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角浅层(Ⅰ~Ⅲ)均出现强的αo免疫反应性,第二层(胶状质)最为密集.外侧脊核区也出现αo免疫反应性纤维网。切断背根后胶状质内αo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②αo免疫反应性吸光度定量分析,对照组内侧区0.847&;#177;0.081,切断背根组内侧区0.633&;#177;0.073(t=5.71,P〈0.001);对照组中间区0.823&;#177;0.089,切断背根组中间区0.6604&;#177;0.074(t=6.90,P〈0.001):对照组外侧区0.915&;#177;0.090,切断背根组外侧区0.656&;#177;0.077(t=10.31,P〈0.001);对照组平均值0.852&;#177;0.084,切断背根组平均值0.639&;#177;0.078(t=10.23,P〈0.001)。结论:胶状质内与一级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的神经元末梢内鸟核苷酸调节蛋白部分来源于一级感觉神经元,提示鸟核苷酸调节蛋白可能参与调控一级感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背景辣椒素外敷治疗浅表性疼痛已为人们接受,但能否直接作用于皮下或深层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目的观察皮下注射辣椒素对大鼠面部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3-10/12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20~170 g.方法辣椒素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大鼠左侧面区为对照侧,右侧面区为实验侧,按用量将动物分为辣椒素20μL组,辣椒素30μL组,辣椒素50μL组,辣椒素100μL组4组,每组5只.24 h取材后切片镜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主要观察指标[1]镜检实验侧各组染色标本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图像分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平均吸光度.[2]大鼠的特征性行为和体征改变.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行为变化皮下注射辣椒素溶液数分钟后,大鼠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行为和体征改变,但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则逐渐减轻或消失.[2]镜检结果实验侧各组标本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有明显差别.[3]图像分析各组大鼠面部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平均吸光度对照侧为0.984±0.056,辣椒素20μL组为0.947±0.025,辣椒素30 μL组为0.852±0.042,辣椒素50 μL组为0.756±0.028,辣椒素100 μL组为0.730±0.016;各组大鼠面部皮肤一氧化氮合酶平均吸光度对照侧为0.151±0.009,辣椒素20μL组为0.148±0.007,辣椒素30μL组为0.132±0.012,辣椒素50μL组为0.111±0.067,辣椒素100μL组为0.107±0.006.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氧化氮合酶参与了伤害性信息处理和调控痛与镇痛的过程,辣椒素通过耗竭大量的神经递质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