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目的:探讨Saposin C对LNCaP细胞雄激素受体(AR)蛋白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转染实验,将Saposin C、TAT-Saposin C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LNCaP细胞,MTS检测Saposin C对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aposin C对AR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降解的调节作用。结果:Saposin C抑制LNCaP细胞AR蛋白的降解,上调胞内AR蛋白水平,促进LNCaP细胞增殖。结论:Saposin C增强AR蛋白的稳定性抑制其在细胞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超敏C反应性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报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炎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18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进行了超敏C反应性蛋白(hsCRP)的测定,用以探讨炎症指标hsCRP与T2DN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收集的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诊断符合1999  相似文献   
3.
茹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62-1562
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是生物化学的经典实验之一。该实验原理简单.设计巧妙,实验现象明显,是难得的几个可以反映生物化学基本教学内容的传统实验之一。  相似文献   
4.
EphB2受体N端Ig类似区基因的克隆 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ph家族是最大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1],已有14个成员 ,在神经轴突导向、血管发生及肿瘤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2]。EphB2是1994年Kiyokawa等[3] 从构建的胃癌组织cDNA文库中 ,筛选出的EPH亚类中又一新基因 ,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相应正常组织数倍。EphB2和其跨膜配体ephrin B1(formerlyElk L/Lerk2)与神经轴突的发育路径有关。其胞外球状结构域的晶体结构表明 ,该区是与其配体结合的关键结构域 ,可折叠形成蛋卷 (jellyroll)三明治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组织微阵列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组织微阵列的制作流程 ,重点描述了组织微阵列技术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 :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统计学结论的重复 ;与基因微阵列联合使用 ,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表达 ,及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 (包括拷贝数、组织学定位 ,基因编码蛋白为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等 ) ;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研究某些分子的变化与肿瘤治疗、预后间的关系。简要说明了组织微阵列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化实验课学生收获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重点学科之一的《生物化学》代表生命科学的未来和希望,它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基础课,也是医学领域的重点学科。生物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浅议生物化学实验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748-2749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基本化学组成、结构,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并建立T细胞体外活化的条件,为后续功能及机制相关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以Jur-kat细胞为模型,选择T细胞早期活化的指标CD69分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CD69分子的表达量的差别,来判定合适的体外刺激条件,并通过增殖实验、抑制性信号表达量以及PBMC细胞进行验证。结果多克隆刺激剂PMA和ionomycin在剂量分别为20和500ng/ml时,Jurkat细胞活化效率较高;单克隆刺激剂anti-CD3包被和anti-CD28游离,且剂量在5μg/ml和1.5μg/ml时Jurkat细胞活化效率较高;作用48h检测多克隆刺激剂活化效率略高于单克隆刺激剂,细胞发生了增殖、抑制性分子CTLA-4的表达增加。结论建立了Jurkat及PBMC细胞的稳定的体外刺激条件,为后续研究T细胞的功能等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步反转录PCR法从组织及细胞中扩增HEK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诞生后不久即用于RNA的扩增[1]。这种方法需要首先将RNA逆转录(RT)为cDNA链后再进行常规PCR扩增,程序较繁琐,且需逆转录酶及RNA酶抑制剂等成本较高试剂。有研究表明Taq聚合酶及TthDNA聚合酶有逆转录功能,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 CTLA-4)的293T 细胞株。方法首先从人外周血获取 PBMC 加以 T 细胞活化; PCR 扩增 CTLA-4转录本,连接pUCm-T 质粒引入 HindⅢ和 EcoRⅠ双酶切位点后转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pcDNA3.1;重组质粒 pcDNA3.1-CTLA-4经脂质体转染293T 细胞,以抗生素 G418筛选表达 CTLA-4的293T 细胞;定量 PCR、免疫荧光分别检测293T 细胞 CTLA-4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血样来源 T 细胞经活化后表达 CTLA-4转录本。 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证实重组质粒内 CTLA-4插入序列正确; RT-PCR 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293T 细胞能够稳定表达目的蛋白 CTLA-4,并定位于细胞膜表面。结论成功构建的 pcDNA3.1-CTLA-4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 细胞膜表面实现了稳定表达,为进行相关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