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玉溪市伤害死亡与潜在寿命损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不同地区居民伤害死亡及其潜在寿命损失的情况。方法选择不同的地区,对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伤害死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5年伤害死亡率为46.13/10万,YPLL(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率为17.18‰,其中男性的伤害死亡率为72.39/10万,YPLL率为24.82‰;女性为26.68/10万,YPLL率为9.25‰。死因为交通事故、中毒、溺水、施工等14类。去伤害后死亡预期寿命为77.7岁,伤害死亡平均减少预期寿命为4.35岁,有效控制伤害死亡预期寿命平均可增加5.93%;男性增加7,37%,女性增加4.78%。山区的伤害死亡率较高,达70.14/10万,彝族的伤害死亡率较高,达247.36/10万,初中文化死亡占38.75%。结论当地伤害死亡率和YPLL率低于全国,但高于发达地区水平。伤害死亡率高低与地区、年龄、民族和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玉溪市1953-2015年(62年)疟疾高度流行区疟疾防治的效益成本情况,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可持续性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2年来疟疾防治过程中疟疾发病、死亡和住院人数;收集疟疾防治各种(类)投入和支出疟疾防治的人、财、物情况,计算总投入和总效益.国家、国际组织、集体和个人实际投入疟疾预防及治疗的人、财、物费用计为直接成本(直接投入),门诊和住院病人及培护的误工费计为间接成本(间接投入).用防治初期三年平均发病率、病死率和1978-1986年平均住院率计算总的发病数、死亡数和住院数,减去防治期间发病数、病死数和住院数.应用效益成本比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计算62年的疟疾防治效益成本情况.结果 全市在62年的疟疾防治中共收治233 327例,减少发病2 611 820例、减少死亡4 219例、减少住院52 645例、减少病人误工损失17 094 894 d,消除200余万居民感染疟疾的风险.国家投入,包括设备、药品、检测、培训、人力等九项支付经费5 905.51万元.个人投入医药费、住院费、误工费和陪护费等四项支出7 885.8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139 309.2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68 804.06万元.效益成本为18.41∶1,年平均净效益为3 174.36万.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无法估量.结论 当地62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可行有效,对保护社会和家庭劳动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玉溪市2001~2005年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玉溪市2001—2005年疟疾(十五)防治规划期间疟疾控制及监测情况,为“十一五”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疟防“十五”期间疟疾发病控制及各种监测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疟防“十五”期间疟疾发病率下降分别为7.8%、9.92%、34.51%、34.10%和30.34%;发热病人血栓140273例,居民带虫检查29099人,荧光抗体检测8858人,媒介监测3281户,其阳性率比“九五”分别下降70.64%、80.0%、66.06%和84.26%。休止期根冶13013人,病例治疗2514例,预防性服药67629人,假定性治疗66807人。辛硫磷室内滞留喷洒55.5吨,灭蚊5205村次。结论 在疟疾高发区应用辛硫磷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的控制疟疾的流行,逐年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科学评价玉溪市消除疟疾项目工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1954-2015年疟疾疫情数据、各类工作报表、文件、监测数据、防治措施和消除疟疾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防治工作经历疟疾高发和大流行期、发病基本遏制期、疫情基本控制期、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行动计划期4大阶段.在2010-2015年消除疟疾阶段,全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管理工作机制,各级经费到位,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规范项目考核评估验收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2010-2015年“三热病人”血检92 921人,疟原虫阳性率0.03%,RDT检测21 100人,阳性率0.15%,流行季节发热病人血检数占全年血检数的84.63%,1953-2015年期间发病率最高是1954年,发病率2 891.6/10万,项目实施后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1.0/10万以下,2011-2015年仅发现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未发现微小按蚊,全市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结论 全市建立健全了项目各项工作机制,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各项消除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县(区)市提前通过考评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输入性登革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毒分子遗传背景,为当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型检测,对E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2019年玉溪市共监测到2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其中,来自云南省景洪市18例、柬埔寨3例、缅甸和越南各1例。主要分布在江川区(9例)和红塔区(8例)。成年病例为主,以农民(11例)和家务及待业者(5例)为主。共检测20份样本, 17份景洪市输入样本检出11例DENV-1、5例DENV-2、1例DENV-3阳性;2份柬埔寨输入样本检出1例DENV-1阳性;1份缅甸输入样本为DENV阴性。从景洪市输入的DENV阳性样本中得到6条DENV-1、3条DENV-2和1条DENV-3 E基因序列。6株DENV-1 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4%~100%,与2019年景洪市DENV-1本地流行株和柬埔寨输入株核苷酸相似性为100%,属于基因I型;3株DENV-2 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1.1%~99.9%,与2019年景洪市DENV-2本地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8%~100%,属于Asian I基因型和Cosmopolitan基因型;1株DENV-3 E基因序列与2019年景洪市DENV-3本地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3%,属于基因III型。 结论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存在境内外两个来源的登革热输入病例,病例中存在3种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与东南亚地区流行株进化关系最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输入病例的检测与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灭疟后管县按蚊媒介的种群数量,为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华宁、峨山和易门县的历史疟疾流行区6个监测点在人、牛房中用ABC诱蚊灯进行定点诱捕蚊类。结果三县人、牛房71个灯夜次共捕获按蚊9种2804只,其中人房捕获按蚊2种43只,总平均密度为1.54只/灯夜,中华按蚊为1.04只/灯夜,迷糊按蚊0.50只/灯夜;牛房捕获按蚊9种2760只,总平均密度为64.19只/灯夜,中华按蚊为42,05只/灯夜,迷糊按蚊为17,42只/灯夜。库态按蚊为3.81只/灯夜。结论人、牛房按蚊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微小按蚊,疟疾传播已被阻断,灭疟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玉溪市与公共卫生相关疾病的死亡与潜在寿命损失的情况。方法选择不同的地区。对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因公共卫生疾病死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5年伤害、婴儿、精神疾病、传染病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2.41/10万、16.17‰、15.61/10万、4.58/10万和58.70/10万。婴儿、伤害、传染病和精神疾病的潜在寿命损失率(YPLL)分别为10.26%0、9.25%0、0.084%0和0.073%0。结论当地主要的公共卫生疾病死亡率均较高,精神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伤害、婴儿、精神疾病和传染病的死亡率,具有山区乡镇高于半山区和坝区乡镇,彝族、哈尼族和傣族高于其它民族的特点,县区间孕产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溪市主要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情况,为降低服用磷酸伯氨喹风险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玉溪市傣族、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彝族五个民族人群,采集滤纸干血膜用纯化学反应荧光法进行红细胞G6PD活性检测。结果共检测1 523人,G6PD缺乏者63例,缺乏率为4.14%。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3.8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傣族、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彝族G6PD缺乏率分别为15.77%、3.26%、2.75%、0.67%、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年龄组G-6PD重度缺乏较高。结论玉溪市居民G6PD缺乏率高低及轻重情况与民族、年龄和区域性相关。提示在疟疾高度流行区重点居民G6PD的检测,应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检查内容,以提高疟疾流行区居民服用伯氨喹磷的依从性,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医院社区疾病动态,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玉溪市常住居民2004-2005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内死亡病例资料按ICD-10分类,用EPI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顺位于心脑血管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居前四位。男女死亡比例为2.18∶1,女性31-40岁组死亡构成高于同龄组男性7.31%;男女死亡高峰均为≥50岁年龄组,占死亡数的68.57%。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死亡构成仍居首位,颅脑损伤占交通事故死亡构成的六成左右。结论慢性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简称肝片吸虫)是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胆道中最为常见的大型吸虫,人可偶尔感染而得肝片吸虫病,现将2005年6月发现的1例患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