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式选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15例,根据患者BMI分为体型肥胖组(BMI>25 kg/m2,35例)和正常组(BMI 18.5~25.0 kg/m2,45例)、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35例),其中肥胖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LAPG)10例,全胃切除术(LATG)10例;正常组患者采用LADG术14例,LAPG术20例,LATG术11例;低体质量组采用LADG术10例,LAPG术15例,LATG术10例。观察3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增加,淋巴结清扫总数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术后住院时间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显著延长(P<0.05)。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肿瘤直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MI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LADG、LAPG和LATG根治术治疗,其中体型肥胖组患者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时间长,但并不影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范显文  胡海 《微创医学》2010,5(2):142-143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腹腔镜行小儿斜疝疝环高位结扎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5 min,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安全可靠、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探讨老年重症胆管炎 (AC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了 3 5例ACST的临床特点 ,结果表明 :老年性ACST组并存病多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发生中毒性休克 ,术后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认为老年性ACST的救治 ,关键在于及早诊断 ,及早治疗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产吻合器,应用吻合器直肠下段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脱垂23例。结果治愈19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82.6%,术后尿潴留5例,出血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住院3~5 d。结论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范显文  胡海 《海南医学》2010,21(17):66-67
目的总结分析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35),返流性食管炎3例,吻合口瘘1例,倾倒综合征2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40.5%、20.6%。结论严格掌握全胃切除术的适应证,规范淋巴结清扫,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平均首次下床时间、总切口长度及治疗费用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2d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OR、ACTH、、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Ⅰ期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好,疼痛及炎症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二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义伟  范显文  李海滨 《河北医学》2006,12(12):1245-124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观察二种不同重建方法手术难度、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及营养差异。结果:二种方法手术难度、术后并发症相差不太。P袢空肠Roux-en-Y重建术后早期适应性较好;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术后病人后期营养优于前者。结论:全胃切除后,P袢Roux-en-Y吻合术和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术在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但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术式,有条件,应优先考虑该方式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8例和开腹组5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4h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结果术后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PT延长,APTT缩短,Fib升高,PLT术后第3天降低而术后第7天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IL-6水平与IL-8水平含量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及降低患者术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范显文  胡海 《广西医学》2010,32(6):712-713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于右侧肋缘下作一3~4 cm微小切口,配合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切口。结果 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5 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1例结石复发。结论微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远期效果有待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