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妇女孕期感染弓形虫可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 ,是优生优育的一大隐患。为了控制我市育龄妇女孕期弓形虫病 ,提高生命质量 ,笔者对我市育龄妇女进行弓形虫近期感染调查 ,对感染者进行孕前治疗。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全市到计划生育服务站咨询的育龄妇女 ,共 10 42 3人 ;年龄 2 7.6± 3岁 (2 3~ 41岁 )。1.2 方法 对前来咨询的育龄妇女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孕产史、传染病史、猫及其他家畜接触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 Ig M。试剂盒由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面手术时碘伏消毒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方法:对12例18眼的临床资料、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相应积极处理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额面手术消毒应预防碘伏流人结膜囊,而对引起的化学性眼灼伤患者应注重急性期综合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看病贵"可通过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采取招标方式购买药品、器械、耗材以及加强处方管理、抗菌素药物使用管理等渠道解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除了医院制订一系列制度和便民措施外,关键还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只要做到"以人为本",看病其实并不难.因此,医疗卫生单位应注重培养并发扬医学人文精神,促使医患之间有效沟通,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力筛查仪在低视力青少年的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先天性眼底病组(15例)和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组(10例)及有晶体眼组(10例)共35例低视力青少年,应用手持视力筛查仪进行验光及常规眼科检查.应用校正的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各组之间检出率进行比较,应用校正的卡方检验对屈光状态分布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同龄初中学生近视及戴镜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我们收集了421名学生的两年问卷调查结果及眼科屈光检查结果,对入选本实验的341名学生进行研究。对初中阶段的外来学生和本地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戴镜率及戴镜欠矫率进行比较。通过问卷中选取影响中学生戴镜行为方式(如问卷中的家庭经济情况、家长知识水平、与家长的沟通程度、戴镜意愿)及验光配镜机构(医院、眼镜店)等指标,分析影响戴镜的因素。结果虽然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及戴镜欠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现外来学生戴镜率低于本地学生(P〈0.05)。在配镜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发现,本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家长护眼意识较高、学生与家长沟通较多(P〈0.05),但也发现戴镜意愿、到医院进行医学验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戴镜率低可能与家庭经济情况、家长护眼意识及沟通有关。加强近视眼的健康教育防治近视,特别是对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低视力青少年使用电子助视器对其阅读速度的影响.方法:在泉州市盲校筛查10名使用光学助视器有阅读能力的低视力青少年学生进行屈光矫正和常规外眼、内眼检查,分别测量其使用各种光学助视器及电子助视器阅读5号字卡的阅读速度.结果:10名低视力青少年学生在使用光学助视器后阅读速度为(18.50±6.54)字/分,使用电子助视器后阅读速度为(34.36±5.06)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视力青少年的近视力与阅读速度无关(P>0.05).结论:使用电子助视器较光学助视器可以明显提高低视力青少年的阅读速度,不同病因所致的低视力青少年其近视力与阅读速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胃镜检查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前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体检者心理影响。方法将80例体检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应用SCL-90量表对不同护理前后心理变化分析。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术前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