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死后的心 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病例(OMI),共29对(58例);男性27对,女性2对;配对主要条件: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梗死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进入试验、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结果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F检验)。结果:综合交叉试验结果,Trimetazidine处理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低于对照组(F=4.20,P<0.05);对于清醒时间段即活动时间段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分析显示:Trimetazidine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F=5.87,P<0.05);对于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单独分析,也显示出其较明显的抑制作用(F=7.61,P≈0.01);对于OMI后LVEF≤40%患者组的室性心律失常,Trimetazidine也表现出明确的抑制作用(F=5.43,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所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除基础药物的处理外,应用曲美他嗪可对其产生显著地抑制作用,并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作用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药物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药物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比较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PCI的31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给予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药物后适应分为药物后适应组(152例)和对照组(158例)。结果术后即刻药物后适应组cTFC值较低,MBG分级高。药物后适应组的术后12h ST段回落幅度较大,术后5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曲线下面积较小,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另两组随访期间死亡比例和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次数均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进行药物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再通后心肌的微灌注,减少近期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诊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规律,以便更好地对于院前猝死事件、特别是心源性猝死进行有效的求治,降低病死率。系统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近20年来院前急诊救治病例1030例,其中院前发生猝死106例。结果显示,猝死高发年龄段有两个:一个为66-75岁年龄段(为27.3%),另一为46-55岁年龄(非退休 年龄,为22.6%)。既往有明确心血管病史的病例68例 (占64.2%),不明原因23例(占21.6%),其他原因15例(占14.2%) 。引发猝死的直接原因为;室速、室颤(构成比55.0%)、心源性休克(16.7%)。院前猝死事件,是目前需要院前急诊救治主要的急危重症之一,而其中以急性心血管事件所致猝死的救治原则更为重要。对于已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同时应高度注意低年龄组人群也有相当比例的猝死的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5.
急诊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分析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了解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规律,以便更好地对于院前猝死事件、特别是心脏性猝死进行有效的救治、降低病死率。方法和结果:分析我院1973~1999年院前急诊救治病例1030例,其中院前发生猝死病例106例;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有两个:一个为66~75岁年龄段(为27.3%),另一为46~55年龄段(非退休年龄,为22.6%);发生猝死病例中,既往有明确心血管病史的病例68例(占64.2%),不明原因23例(占21.6%),其他原因15例(占14.2%);引发猝死的直接原因为:室速、室颤(构成比55.0%)心源性休克(16.7%);结论:院前猝死事件,是目前需要院前急诊救治的主要急危重症之一,而其中以急性心血管事件所致的猝死的救治更为重要。对于已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同时应注意低年龄组人群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快速静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脉注射液主要是由中医名方“生脉散”经济型改革而成,含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并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低血压和休克的治疗。近来我们发现静脉快速注射生脉注射液在动物中确实有降压作用,故将生脉注射液试用于降低人类的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分析院前急诊心脏事件的发病规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降低病死率。方法和结果:分析我院1973~1997年院前急诊心血管事件患者,发病构成比前三位的分别是:急性冠脉事件(51.1%)、心律失常(30.4%)、猝死(8.2%);年龄段特点:急性冠脉事件的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占冠心病总例数的63.8%,心律失常高发年龄段在61~70岁(为35.6)。急性冠脉事件各类型中,发生构成比占第一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为43.4%。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比例为30.6%。在1030例总病例数中,发生猝死事件的为100例,其高发年龄段有两个,为51~60岁年龄段(29.0%)及61~70年龄段(27.0%)。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为多发(占总43.0%);室速、室颤约占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急诊介入治疗中,评价预防性冠状动脉(冠脉)内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对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微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预防性冠脉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12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预防性使用上述药物者为研究组(87例),而进行常规介入治疗者为对照组(125例).比较两组间基础资料、造影参数、ST段回落幅度,术后5日心肌生化标记物曲线下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7个月)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共计有10例(11.5%)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对照组为28例(22.4%),两组差异显著(P=0.042);两组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次数差异显著(研究组19.5%vs对照组37.6%,P=0.008).研究组的无血流或慢血流发生较对照组少,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较对照组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计数(cT-FC)值较低(34.4±11.3 vs 38.9±17.2,P=0.034),心肌微灌注分级(MBG)较高(2.65±0.6 vs 2.41±0.7,P=0.018),提示研究组心肌微灌注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较对照组ST段回落幅度显著,术后5日心肌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较小(P<0.05);术后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及舒张末内径较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冠脉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微灌注、减少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释放、减少近期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改善中、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人巨细胞病毒(HCMV)所致不明原因发热(FUO)的重视。方法对确诊的36例HCMV所致FUO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以年轻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FUO;血清学检测巨细胞病毒IgG、IgM(CM-VIgG、IgM)均明显升高,而此项检查在发病早期均被医生忽视,致使延误诊断。结论 HCMV所致的FUO是容易被忽视的病因;FUO引发患者的焦虑大于疾病本身的痛苦;HCMV相关项目检测是诊断该病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综合诊断方法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可疑肺癌患者的门诊病历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分析综合应用各种无创检查(胸部x线、CT、血清肿瘤标记物、痰脱落细胞学)联合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单从典型临床症状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11.8%、特异度为25.9%、正确率为15%、误诊率(假阳性率)为74.1%、漏诊率(假阴性率)88.2%。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46.2%、特异度为40.7%、正确率为45.0%、误诊率为59.3%、漏诊率53.8%。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0.7%、特异度为77.8%、正确率为80%、误诊率22.2%、漏诊率19.3%。结论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及痰脱落细胞学的无创综合诊断方法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门诊医生应加强筛查意识,增加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