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起始高度,各动脉之间的距离以及与腹主动脉分叉点间的距离等,在国外已有很多报导。但国人的资料,除宫下报导120例外,就目前我们所据有的文献,都未見记述。近几年来,我们在162—172具成人尸体上,对此进行了观察和度量,结果如下:一、腹腔动脉的起始高度(167例)。最高的平Th_(12)上1/3,最低的平L_1—L_2间的椎间盘,其中以平L_1上1/3者最多,占26.95±3.44%,平Th_(12)下1/3者次  相似文献   
2.
在152具成人尸体上(内女尸18具),观察了肝脏器官外的动脉。营养肝脏的动脉有1—3支。一支型最多,占63.8±3.90%。其中以肝固有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发起的肝总动脉者最多,有58.6±4.00%,故为常见型;直接或间接由肠系膜上动脉发起的肝总动脉发出者,有4.6±1.70%。二支型占30.9±3.75%。其中以一支为原位发起的肝固有动脉,另一支起于胃左动脉者较多,有11.2±  相似文献   
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4.
在164具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腹腔动脉的分支类型、发起侧别及长度等。本文将腹腔动脉的分支分为四型,每一型又可细分为若干分型。普通型占70.12±3.57%。其中主型为一般教科书记载的型别,有94例,占57.32±3.86%,故为常见型;副型中,以有代替肝左动脉或副肝左动脉起于胃左动脉者较多,有18例占10.97±2.45%。扩大型占11.59±2.50%。其主型是腹腔、胰背动脉于,有13例,占7.93±2.11%。缩小型占15.85±2.86%。其主型是肝总动脉的分支不完整,由其他动脉发来的动脉支补充,有12例,占7.32±2.03%。缺如型是腹腔、腸系膜上动脉干,占2.44±1.19%。本文各型的出现率,与国内各作者报导的儿童材料相比,并无显著差别,说明腹腔动脉的分支类型无显著年龄差异。国人合计432例的结果,与国外资料比较,亦未见有显著差异存在。在168个标本上,比较了腹腔动脉三个主要分支的管径,其中以胃左动脉较细,脾动脉大于肝总动脉者最多,占63.69±3.71%。腹腔动脉在腹主动脉上的起始侧别,本文161例的结果,以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左侧者最多,占66.46±3.72%。腹腔动脉的长度,本文168例的拮果,以在21—25毫米之间者最多,占27.79±3.46%,其平均植为24.84毫米±0.47,标准差±6.15毫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184具成人尸体上(女性20具),就腹主动脉终端的位置、角度以及左右髂总动脉的长度、口径与分为髂内外动脉处的高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一、腹主动脉分为左右髂总动脉处的高度。男(167例),女(21例)两性皆以平L_4中1/3-L_(4-5)椎间盘之间者最多,分别占72.46±3.46%与71.43±9.86%。男性的平均高度在L_4下1/3处,女性的则在L_(4-5)之间的椎间盘处,故男性腹主动脉的分叉平面比女性的高。男女两性合计平  相似文献   
6.
膈下动脉起始类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27具尸体上,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共分四型。第Ⅰ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占50.00±3.14%。第Ⅱ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占40.55±3.08%。第Ⅲ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肾动脉,占7.09±1.61%。第Ⅳ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占2.36±0.96%。若合并观察左、右两膈下动脉的起始时,计有三个主型,十二个亚型。第Ⅰ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对称地分别起于同一个动脉,共占33.86±4.20%,其中以起于腹腔动脉者最多(21.26%)。第Ⅱ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共一总干起始,共占22.83±3.72%,其中以起于腹主动脉者校多(12.6%),起于腹腔动脉者居次(9.45%)。第Ⅲ型是左右侧的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不同,共占43.31±4.40%。其中以右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胃左动脉者最多(22.05%);左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右肾动脉者次之(11.81%);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右肾动脉或胃左动脉者居第三位(8.66%)。  相似文献   
7.
1.切断大白鼠坐骨神经后,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的尼氏体溶解于术后第10天最显著,以后逐渐下降;核偏位在术后2—10天逐渐增加,至第10天出现最多,15天以后的核偏位不仅少于第10天,也少于第2天和第5天;细胞肿胀主要出现于术后10天以前阶段,15天后不明显;胶质细胞在15天后逐渐有明显的增多。由此可认为术后第10天以前阶段是急性反应期,10日后便进入恢复期; 2.切断大白鼠坐骨神经后,其相应的脊神经节细胞发生逆行清变。变化于术后2—10天急剧上升,至10—30天最明显(第10天后达高峰),第30天后即进入恢复期状态。变化细胞以小型细胞为最多,大型细胞最少,但各型病变细胞占各该型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却大致相同。各型细胞的急性反应期和恢复期的时间相差不明显。 3.脊神经节内变性细胞的恢复期较变性的前角细胞的恢复期出现得晚,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4.在恢复期的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中都能看到浓染型细胞。 5.实验动物的健侧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也发生轻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130例成人胆囊动脉的调查统计(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30例成人尸体上,调查了胆囊动脉的数目、发起及走行等。一、胆囊动脉的数目:只有一支胆囊动脉者,有109例,占83.85±3.22%,有二支者21例,占16.15±3.22%。与国内外文献资料比较,双胆囊动脉的出现率,接近Belou(19%)、Browne(21%)、Michels(25%)与Кулъчинкий(12.9%)等的报导,高于Daseler等(3%)的统计报导,又显然比张泰崙(30%)、张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脊髓各段与脊柱位置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0具胎儿乃至成人的尸体上,观察了脊髓各段与脊柱的关系。一、第四颈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C_2中1/3,最低平C_(4-5)椎间盘,不同年龄各组的平均高度,大多组在C_3中1/3处,只三岁及成人组的稍低,在平C_3下1/3处。二、第八颈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C_(5-6)椎间盘,最低平C_7—Th_1间的椎间盘,各组的平均高度在C_(6-7)椎简盘处,只胎儿及一岁组的较高,在平C_6下1/3处。与国外资料相比,可见中国人脊髓颈部下界的位置比日本人及欧美人的稍高。三、第六胸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Th_(3-4)椎间盘,最低平Th_(6-7)椎间盘,各组以平Th_5上1//3者较多。第六胸段下界的位置,显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如胎儿的平均高度在Th_(4-5)椎间盘处,成人的则在Th_5下1/3处。四、第十二胸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Th_9上1/3,最低平Th_(11-12)椎间盘,胎儿乃至儿童以平Th_(9-10)椎间盘至Th_(10-11)椎间盘之间者较多,成人则以平Th_(11)者较多,故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移的趋势。与国外资料相比,中国成人脊髓胸部下界的位置比日本人与欧美人的稍低一些。五、第五腰段下界的位置:最高平Th_(11)中1/3,最低平L_(1-2)椎间盘,胎儿的位置较低,以平L_1者较多,一岁乃至成人以平Th_(12)中1/3—L_1上1/5之间者较多,说明一岁以后,脊髓腰部下界的位置已无显著变化。与国外资料比较,可见中国人、日本人及欧美人之间无何显著差异存在。六、脊髓下端的位置:显然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上升。如胎儿以平L_2中1/3—L_3上1/3之间者较多,成人则以平L_1中1/3—L_2上1/3之间者较多。本文结果与上海第二医学院报导的结果一致。与国外资料比较,可见中国人脊髓下界的位置比日本人及欧美人高一些。七、颈膨大的位置:上界以平C_1下1/3—C_2上1/3之间者较多,下界以平C_7—Th_1间的椎间盘至Th_1中1/3之间者较多,最膨大处以平C_4下1/3—C_5中1/3之间者较多。中国人颈膨大最宽处的位置,与日本人的一致,而稍比欧美人的高。八、腰膨大的位置:上界的位置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下移,如胎儿乃至一岁小儿以平Th_9中1/3—Th_(10)中1/3之间者较多,成人则以平Th_(10-11)椎间盘者较多。腰膨大的下界(即膨大最宽处),胎儿较低,新生儿乃至成人基本一致,平均高度在Th_(11-12)椎间盘—Th_(12)中1/3处。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关于器官外肝动脉的研究,已有多数文献记载。作者在腹腔动脉观察一文中,发现某些移位起始的肝动脉,鉴于器官外肝动脉的数目、起源及走行等变异较多,而且有临床的实际意义,故将观察结果提出,以供参考。材料主要是学生解剖用的成人尸体,男性134具,女性18具。全部标本均由作者在学生解剖中或解剖后详加观察、繪图与记录的。一、肝动脉的数目和起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