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ACS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以及合理的临床干预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按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根据患近期缺血性胸痛发作时ECG的ST段变化.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UAP。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按2002年美国ACC/AHA有关ACS的治疗指南[1].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抬高,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大多为Q-MI,少数为N-QMI);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大多为N-QMI,少数为Q-MI)及猝死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尹咏梅  苏位贤 《医学综述》2011,17(15):2353-2355
近年来,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治研究进展较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急性炎性反应是引起斑块破裂的病理基础,以C反应蛋白为代表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S的诊断也从过去简单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判定发展到更详尽的多种危险因素的分层,同时一些新的更早期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也成为AC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目前ACS的治疗更强调早期联合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115例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因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我院115例心脏性猝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CD的病因中冠心病最常见,猝死时心电图以恶性心律失常为主。结论:积极的发病,祛除诱因,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 有望降低SCD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分析60例资料,死亡率达36.6%,为提高临床的诊断率建议凡缺血性心绞痛的病人首次心电图检查18导联并连续三天跟踪复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