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乳痛是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笔者用针灸拔火罐治疗15例,获效满意。今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5例均为青壮年妇女,年龄最大32岁,最小23岁;10例系初次哺乳,6例乳头破裂,1例曾施排脓术,3例曾中西医治疗;病在双乳8例,单乳7例;病史最长10天,最短2天。2治疗方法2.l针刺:主穴相继取肩井、膻中、乳根、少泽、足临泣。针刺肩并时嘱患者端坐,上肢平放,贴于胸胁两侧,用30号2.5寸毫针,针尖斜刺向颈根,深1~1.5寸,体胖者深达2寸,使针感直达前胸乳房,或由后背达肩胛区。针刺膻中用30号1.5寸毫针,沿皮向下斜刺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方法 对11例患侧跟腱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双小腿暴露,作伸屈踝关节动作,沿跟腱走形行纵向和横向滑行扫查,观察跟腱的连续性,判断断裂的部位、两断端的分离及内部情况,并与健侧跟腱作对比,6例同时行X线检查,8例行MRI检查,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11例闭合性跟腱断裂中7例为跟腱完全断裂,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跟腱回声中断,其间可见低或无回声,断端为不规则强回声,两断端之间距离在伸屈踝关节时可见有明显动态变化.4例为跟腱部分性断裂,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跟腱内出现部分纤维中断或局灶性低回声,其内部或边缘仍可见连续的跟腱回声.6例行X线检查均不能明确提示跟腱断裂,8例行MRI检查均明确提示跟腱断裂,11例均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全部符合.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跟腱的连续情况,能对跟腱断裂的部位、两断端的分离及内部情况作出评估,价格相对较低,无创伤,可反复操作,可作为跟腱断裂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推按运经仪排石及肾石通颗粒剂溶石三位一体的三联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73例,并设单独采用体外震波碎石的对照组88例作比较,结果以采用三联疗法的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56年Smith首先从唾液腺中分离出巨细胞病毒(CMV),Weller等又从人肝活检组织中分离到类似株,从此CMV感染便以病毒分离为主要诊断依据。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测定进一步提供了快速诊断的方法,不仅可以确诊CMV,而且得以阐明CMV的传播方式,并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病.它所引起的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常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笔者采用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52例作为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院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颈椎牵引、理疗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及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和免疫球蛋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对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连续臂丛阻滞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盲探技术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为96.67%,而B组优良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只有4例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或加用其他方式神经阻滞,而B组有22例。A组并发症寒战、惊厥发生率,血管神经损伤及止血带反应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腋部)运用于较长时间肘部以下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加了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