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效的临床预测指标包括:女性、亚裔、无吸烟史、腺癌类型以及产生皮疹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寻吉非替尼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个月的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组经治80例吉非替尼治疗PFS≥6个月的NSCLC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与PFS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70岁、更早的分期(Ⅲb)、非骨转移患者显示出更长的中位PFS(27个月vs12个月;32个月vs12个月;16个月vs10个月,P<0.05).ECOG-PS评分0分-1分较2分-3分者、既往化疗周期数多于4周期或化疗PFS长于6个月者较化疗不足4周期或缓解≤6个月者的吉非替尼中位PFS似乎更长(15个月vs10个月;16个月vs12个月;14个月vs12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出现皮疹及皮疹Ⅱ度以上者的中位PFS较无皮疹或皮疹0度-Ⅰ度者更长(16个月vs13个月,P=0.17;19个月vs11个月,P=0.0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吸烟指数、病理类型、除骨以外的转移部位、初治或复治等因素与吉非替尼治疗长期获益患者的PFS无关(P>0.05).结论 年龄>70岁、更早的分期(Ⅲb)岁、非骨转移患者进行吉非替尼治疗可能获得较长的PFS.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非肿瘤性疾病情况,探讨非肿瘤性疾病对肿瘤患者诊疗方案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患者经院际会诊的1 323例病历资料,筛选其中合并非肿瘤性疾病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非肿瘤性疾病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1 323例院际会诊病例中,筛选出非肿瘤性疾病1 153例(87.2%),其中男性773例(67.0%),女性380例(33.0%)。年龄为14~90岁,中位年龄62岁。原发肿瘤类型包括:肺癌、胃癌、淋巴瘤、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肝癌、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和其他肿瘤。非肿瘤性疾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356例(30.9%),呼吸系统疾病196例(17.0%),消化系统疾病107例(9.3%),皮肤病及性病81例(7.0%),神经系统病变74例(6.4%),泌尿系统疾病72例(6.2%),血液系统疾病70例(6.1%),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47例(4.1%),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0%),其他疾病127例(11.0%)。直接影响肿瘤诊疗方案的制定为771例(66.9%);不影响方案的制定为313例(27.1%);不确定/无法判断的为69例(6.0%)。  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主要非肿瘤性疾病。非肿瘤性疾病是影响恶性肿瘤诊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含顺铂方案引起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含顺铂(75mg/m)方案化疗的99例肺癌患者共332个化疗周期的资料分为Ps组(帕洛诺司琼0.25mg,第1天)和Gs组(格拉司琼3mgbid,第1、2天),其中31例患者接受同一方案的不同周期分别应用以上2种止吐药物,对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Ps组48例完成116周期,Gs组82例完成216周期,两组急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1.0%和25.0%(P=0.238),迟发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0.2%和73.1%(P=0.155)。自身对照研究的31例患者应用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急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5.8%和35.5%(P=0.409),延迟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71.0%和87.1%(P=0.119),但帕洛诺司琼组3~4级延迟性呕吐发生率低于格拉司琼组(6.5% vs.32.3%,P=0.024)。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腹胀和头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含顺铂方案引起的化疗相关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控制率与格拉司琼注射液相当,但3~4级迟发呕吐的发生率低于格拉司琼,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对肺癌患者原发疾病诊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发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分析VTE对原发疾病肺癌的影响。结果 1766例肺癌患者中有115例(6.5%)发生VTE,其中男性78例(67.8%)。深静脉血栓82例(71.3%)、肺栓塞21例(18.3%)、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12例(10.4%)。症状性VTE 74例(64.3%)。102例(88.7%)患者进行抗血栓治疗。在抗血栓治疗的患者中,97例(95.1%)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其中65例(67.0%)患者使用了足量或标准剂量。52例(45.2%)患者VTE治疗后显效或者有效,32例(27.8%)经治疗后无效或者恶化,31例(27.0%)未复查或者情况不详。11例(9.6%)患者在抗血栓治疗中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30例(26.1%)患者因为VTE导致抗肿瘤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VTE是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肺癌合并VTE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情况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VTE严重影响原定抗肿瘤治疗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为肝细胞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和纯化骨髓间允质干细胞,接种在肝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刺激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设立4个实验组加入不同血清:A组,5%(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BS);B组,2.5%(体积分数)FBS+2.5%(体积分数)乙型肝炎感染血清;C组,2.5%FBS+2.5%(体积分数)正常人血清;D组,以含10%(体积分数)FBS的LG-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诱导培养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以及感染细胞是否表达乙型肝炎特异性蛋白.应用糖原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合成和储存糖原的功能.结果:诱导组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白蛋白(ALB)和甲胎球蛋白(AFP),并具备合成和储存糖原的功能.B组细胞加入感染血清后,扩增能力受到抑制,少量细胞可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但ALB和AFP的表达阳性率以及糖原储存能力与C组相似.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查可见部分细胞同时表达ALB和HBsAg.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肝细胞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乙型肝炎感染血清可以明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但对其向肝细胞分化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EGFR-TKI治疗曾经有效的NSCLC患者, 在TKI治疗失败后再次选用TKI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再次临床获益。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验征再服T KI的疗效, 并力图发现与再服TKI疗效有关的临床因素, 以及两次TKI治疗的间隔期是否影响再服TKI的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2012年3月经治的40例初始TKI治疗失败后再服TKI的NSCLC患者, 分析其临床因素与再服TKI治疗PFS的相关性。  结果  全组患者自初始TKI治疗起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95%CI:21.67~36.33), 自再次TKI治疗起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CI:8.65~17.35)全组再服TKI治疗的中位PFS为2个月(1~2个月), 疾病控制率为50%。两次TKI治疗间歇期长于1、2、3个月组再服TKI治疗的PFS相比相应的不足1、2、3个月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间歇期进行化疗组再服TKI的中位PFS短于未化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vs.4个月, P=0.650)。  结论  初始TKI治疗有效的患者, 再次使用TKI类药物仍有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获益再次使用TKI治疗的疗效与两次T KI治疗间的间歇期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放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仍然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放疗时机的选择及推迟脑放疗对于患者疗效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03年5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中心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且接受过脑放疗及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患者共198例入组了本研究。127例接受了同时性的全身治疗和脑放疗(早放疗组)。71例患者接受了延迟性的脑放疗:完成至少2周期全身治疗后才接受脑放疗(晚放疗组)。早放疗组和晚放疗组患者治疗前的脑转移预后评分(DS-GPA评分)均衡无偏倚。结果早放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与晚放疗组相比明显延长(17.9个月vs 12.6个月,P=0.038),早放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也优于晚放疗组(4.0个月vs 3.0个月,P<0.01)。3级-4级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确诊脑转移后,一线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药物可能延长患者的OS(17.9个月vs 15.2个月,P=0.289),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整个疾病进展过程中曾经使用TKI类药物与从未使用过TKI药物相比,患者的OS延长(20.0个月vs 10.7个月,P<0.01)。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推迟脑放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这一发现仍需要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培美曲塞(PEM)治疗晚期肺腺癌初治或复治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观察48例接受PEM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或PEM单药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耐受性。48例经组织学明确诊断为ⅢB~Ⅳ肺腺癌,一线PEM联合DDP方案治疗组16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5.0个月,1年生存率为83.0%。二线及二线以上PEM单药治疗组32例,PFS为5.0个月,1年生存率为38.5%,疾病缓解率为15.6%(5例),疾病控制率为56.2%(18例)。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乏力。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其他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还包括皮诊、肝损伤和便秘,多发生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组,考虑与顺铂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一线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二及二线以上培美曲塞单药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